寶寶的媽媽在銀行上班,平時非常注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所以寶寶從懂事開始就開始接觸理財方麵的一些知識。

既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又為了孩子長遠的考慮,寶寶的媽媽決定和寶寶一起買一份長期的基金。在得到寶寶的同意以後,媽媽和寶寶每個月各拿出50元錢,對於寶寶媽媽來說,她已經在心裏算好了一筆賬:如果以100元為起存的初始金額,每個月投資100元,從孩子7歲時就開始投資,投資期限為20年,按照10%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計算,20年總共24100元的投資本金,卻可以一共獲得76670元的收益。當孩子27歲的時候,也正是剛開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時候,這些錢對於他的個人生活和創業都是一筆最好的資金。

巴菲特曾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財富的積累就像滾雪球。”而滾雪球最需要的就是發現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對於孩子來說,基金定投或許就是最合適的“雪和長坡”。對於孩子來講,投資的話一般都選擇保險係數比較高的項目。定期定額的優勢就是隻要是長期持有,而且選擇正確的產品,一般都會比較安全,而且它需要投入的並不多,也不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

對於孩子來說,投資方式除了基金之外還可以選擇保險。它的出現,就是為了讓我們盡量避免風險的影子對我們的影響。不過,有的理財保險在化解和轉移風險的同時還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們投資保險的目的,首先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選擇了一種化解和轉移風險的有效方式。就像我們平時常見的分紅險、投聯險、萬能險等,都屬於這種比較安全的投資型保險。

那麽,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投資項目呢?

1.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項目

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之前,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分析一下自己的儲蓄情況,然後根據資金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

比如說,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壓歲錢做成一個存折,然後再從存折裏每月劃撥這筆基金定投。或者是依靠孩子自己勞動得到的錢,每個月劃出來作為基金定投。最後的結果是積少成多,雞生蛋、蛋生雞般的複利長期回報。同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計算一下投資可能得到的回報,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孩子學到了很多的投資理財知識,而且也培養了孩子的投資意識和興趣。

2.重在參與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鼓勵他們進行投資並不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賺到多少錢,隻是讓他們能夠多參與一點理財實踐活動。掌握一些投資的基本知識,這對他們踏入社會後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握好分寸,不必為一時的得失介意。當孩子因為投資失利而心懷沮喪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鼓勵孩子:“我們讓你學習理財是為讓你多參與一些實踐,多積累一些經驗,過程比結果要重要得多,隻要你經曆過了,就不算失敗。”

3.了解一些基金和保險的基本知識

父母在指導孩子進行投資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關於基金和保險的基本知識,比如說基金的分類和風險情況等。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基金按照收益和風險從高到低排列,大體可以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等。對於孩子來說,貨幣基金的收入比較穩定,而且風險比較低,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