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晶晶是家裏的獨生女。有一次,晶晶要出去和同學聚餐,爸爸說要讓她多帶一些錢。可是晶晶卻很認真地跟爸爸說,自己身上的錢已經夠花了,她和同學已經商量好了要實行AA製。晶晶的舉動讓她的父母很欣慰,他們以前總把晶晶當作一個小孩子,可是今天他們卻突然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知道合理地支配地自己的零花錢了。

    其實在以前,晶晶也沒有節約的意識。而爸爸很喜歡讀報,在爸爸的影響下,晶晶也漸漸養成了讀報紙的習慣。曾經有一段時間晶晶買報的時候很隨意,不管是什麽類型的報紙,隻要自己看上了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可是晶晶也隻是對其中的某一個欄目感興趣,或者是被某一篇比較有趣的文章吸引。對晶晶的爸爸來說,一方麵,每當看到女兒看報時專注的神情的時候,他感到非常欣慰;另一方麵,晶晶沒有選擇性地買報紙又讓他很苦惱。

    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爸爸對晶晶說:“你喜歡讀報紙,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因為報紙上麵有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不過另一方麵,我們還要學會合理地消費,盡可能省下那些不必要的開支。你買報紙太過隨意,這其實就是一種浪費,以後你可以選擇一下,這樣下來一個月就能節省不少的錢。”

    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晶晶給自己規定了一天不能買超過兩元錢的報紙。剛開始的時候,她感到很不適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晶晶已經能夠很好地判斷出哪種是自己需要的報紙。現在,晶晶的理財意識和技能要遠遠地高於同齡人,將自己的零花錢支配的非常合理,因此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一種思維:不應該和年幼的孩子談錢。他們會說:“讓孩子從小就掉進‘錢眼兒裏’,長大了豈不是一身銅臭?”在他們看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許會玷汙孩子純潔的心靈。

    然而,父母卻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不僅僅包括金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人格、品德、綜合素質的教育。其實,父母完全不必杞人憂天,孩子並不會因為受過財商教育而變得六親不認,相反,他們還會更富有人情味、更富有愛心。隻要父母加以合理地引導,根本不會因此而影響孩子的學習。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財商教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財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能否過上優裕的生活。可是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他們把自己的大量精力都花到了孩子的學習教育、智商教育上麵,忽略了孩子的財商教育。當這些孩子踏入社會的時候,他們隻會懂得一味地賺錢,卻很少思索如何讓手中的錢繼續為自己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