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顯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國一直是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的。隻是到了近代,在曆史進程中落伍了,被拋在曆史文明的後麵。西方資產階級為了生存發展,必然四處擴張,開始鯨吞尚未發展起來的一切國家包括中國。“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進文明中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裏長城、征服野蠻民族最頑固的反抗、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它按自己的麵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這樣具有幾千年封建文明曆史的泱泱大國,變成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帝國主義侵略的曆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斷抗爭的英雄曆史。但是,無論是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義和團運動,還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民主革命,都先後失敗了。無數中國的誌士仁人奮鬥犧牲,前赴後繼,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但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人們所做的種種探索和努力都失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照搬西方的迷夢。中華民族仍然苦難深重,找不到解放的出路。無數誌士仁人為此抱終生之恨。正當中華民族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黑暗統治之下,國家四分五裂,民族備受淩辱,軍閥混戰不已,人民困苦不堪之時,毛澤東同誌等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受時代的召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從此使中國革命的麵貌為之一新。尼克鬆曾感慨地說:“中國革命沒有毛,就決不會點燃起火來。”又如黃克誠所說:“在大革命失敗以後這個最危險的曆史轉折關頭,毛主席為我們黨和我國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很明顯,沒有他的艱苦卓絕和富有遠見的奮鬥,沒有他所領導樹立的井岡山這麵旗幟,很難設想中國革命將會是什麽樣子。毛主席在這個時期的曆史功績誰能比得了呢?哪個有這樣大的貢獻呢?如果有人硬要說任何別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勞更大,那就隻能是對曆史開玩笑!”所以1981年3月24日,陳雲對修改決議提了兩條意見。其中一條是專門加一篇文章,講講解放前黨的曆史,寫黨的60年。這樣,毛澤東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麵,確立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麵的根據。

    毛澤東同誌是革命轉變論的積極倡導者。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前夕,他主持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已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構想。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上,繼續推動中國曆史向前發展。中共中央於1952年根據毛澤東同誌的倡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時間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條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根據中國特點,用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與和平贖買政策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用逐步過渡的形式改造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使社會生產力繼續得到發展,廣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創造。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製度的全麵確立,是我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成為新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盡管這個轉變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但終究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最初探索。

    毛澤東同誌最偉大的曆史功績,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

    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業已實現,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空前宏偉的社會係統工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擺在黨和人民麵前。正如中國的革命道路一樣,對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全新的曆史課題,毛澤東同誌同樣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以蘇聯的經驗為借鑒,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具體體現在:1965年4月,毛澤東同誌作了題為《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根本方針,論述了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農業等十大關係的準則和措施。《論十大關係》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借鑒,並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的實際經驗,其中一些思想對我們現在的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指導作用。9月,毛澤東同誌主持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在這次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大會上,毛澤東同誌和他的戰友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會議確認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階級關係和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群眾需要之間的矛盾。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符合當時實際的。其次,提出了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堅持促進科學和藝術繁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再次,要求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從五個方麵強化民主政治建設;此外,還指出了黨必須根據地位的變化而加強自身建設。八大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作出了重大貢獻,隻是由於黨對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準備不足,以致不久發生反複,未能貫徹和發展。八大以後的一段短暫時間裏,毛澤東同誌繼續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他在1956年底提出可以允許若幹私營經濟存在:“消滅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翌年春天,他又提出“又要重工業,又要人民”的重要準則。毛澤東所作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則是吸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科學地解決了當前形勢下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論十大關係》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期的有重要意義的著作。在這兩篇著作以及其他著作中,毛澤東同誌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方麵。另外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指出“這本書沒有係統,還沒有形成體係。這也是有客觀原因的,因為社會主義經濟本身還沒有成熟,還在發展中。一種意識形態成為係統,總是在事物運動的後麵。”同時強調:“教科書沒有講人們認識規律要有一個過程,先鋒隊也不例外。”這些觀點都充分說明毛澤東在努力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索中國建設的道路。這些論述不僅大有裨益於調整工作,也為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豐富經驗,意義深遠。這些都成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來源。薄一波同誌曾語重心長地說,40年前毛主席就提出擺脫蘇聯模式,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由於當時缺乏經驗,急於求成,搞了“大躍進”,走了彎路,造成很大損失;後來又搞了“文化大革命”,損失就更大了。“文化大革命”後,在鄧小平同誌主持下,黨中央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幾十年的探索,我們找到了一條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條道路我們用了40年的時間,它始於毛而成於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