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某人大小眼,待人有好壞心。”一般講,這是很正常的事,你有條件,他尊敬你,自然用大眼看你;你沒有條件,做人又不好,自然要用小眼看你。

大眼看你,你很偉大;小眼看你,你很渺小。大小眼看人,之所以被人詬病,主要是怪你不識人。有條件的人,你輕視他,就會說你大小眼;不上台麵的小人物,因為有錢,或者跟你套交情,你就種種嗬護,這種大小眼就惹人非議了。

除了大小眼看人以外,心裏想人,用善心看人,用惡念看人,心與境本來就很容易相應。你是正人君子,偉大人物,他當然要用善心看你;你是卑劣小人,油腔滑調,他當然要用惡意待你。隻是你認為的正人君子,也許是你看錯了;你覺得他是卑劣小人,也可能是你太過主觀認定,所以你的善心、惡念,也會遭人批評。所謂“慧眼識英雄”,“善心”才有平等法,所以心眼如何,就有待公評了。關於“心眼”,試說如下:

一、處世不要小心眼:做人都要和人接觸,所謂待人處世,不可以疑忌,不可以小心眼。有人批評說,“狗眼看人低”,如果用小心眼看人,每個人都不健全。所以說用佛眼看眾生,一切眾生皆是佛;用盜賊的眼光看人,世人都像是盜賊。看人都是佛,太高估了他;看人都是盜賊,也太小看了他。最好用人來看人,是君子的,要看他是君子;是小人的,就看他是小人。但是也不必形之於色,中國人的處世之道,講究“忠厚”,如《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韓愈說:“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實乃所見者小也。”小心眼處世,處處防人,處處苛刻,實非處世之道。

二、涉世要多個心眼:有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常常為人所騙,經常上當吃虧,所以初入社會,涉世未深,經驗不足,應該多一個心眼。現代的社會,人心不古,尤其一些沒有社會經驗的人士,跟人合夥,遭人坑騙,跟人共事,遭人暗算。一般人都說“上當學乖”,吃虧能多學得一些經驗,每一個成功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吃虧上當的經驗。能多一些心眼,凡事不要一廂情願,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探討,這是涉世應該注意的事。

三、待人不可壞心眼:人是群居的動物,在家裏有家庭的分子,到公司機關有公司機關的同事,在社會上有各種職業、各種身分的人士,我們總應該要與他們相處、互動。待人重要的是,不可存著壞心眼,不要自恃自己聰明,以為我心中想些什麽,眼裏看些什麽,別人不知道。其實,壞心眼很容易被人識破、看穿,所以做人寧可自己吃些虧,如憨山大師說:“吃些虧處原無礙,讓他三分有何妨。”好心還是會有好報的。

四、感情不要死心眼:人是有情眾生,對親人的感情、朋友的感情,都還容易處理,唯一就是男女兩性之間的感情,比較難以處理。尤其當某一方對感情執著不舍,所謂“死心眼”,硬纏不放時,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對治“死心眼”,要用“慧眼”,有了慧眼就不會執著,有了慧眼就能多方麵觀照,有了慧眼不但能看清自己,也能看清對方,所以吾人應該把“心眼”轉化為“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