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叫人撲朔迷離,不知所從,例如:

一、謠言是非真真假假:過去有人說,“謠言止於智者”,隻是今日社會,謠言充斥,我們的智者在哪裏呢?因為缺乏智慧判斷,所以謠言就成為是非,似是似非,真真假假,教人難以論斷。現在一般民眾,都靠傳播媒體的報道,作為知識的來源。其實媒體報道,電視談的,報紙刊登的,大部分都與事實有出入。現在明知揭人隱私,論人短長不好,但是寫作的人還是自我解嘲,說這是“八卦新聞”。所謂“八卦新聞”,就已經告訴我們,這是“是假非真”了。

二、夢中情境真真假假:人生如夢,但在夢中的人生,又會做夢。日有所思,可以成夢;往昔舊事,可以入夢;顛倒妄想,也會成夢。“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夢誰先覺?夢裏人生,不容易覺悟。在夢中,人我是非,山水風景,榮華富貴,窮通得失,煞有介事;一旦夢醒以後,是真是假,難為人生論斷。有人以夢為真,有人以夢為假,古代的帝王都相信夢境,夢境真真假假,究竟能信嗎?

三、人情冷暖真真假假:人們經常慨歎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之難測,滿麵的笑容,滿口的讚美,未必真心;一副嚴肅的態度,不很中聽的語言,未必是假。就等於男人,可以裝扮成女生,女人也可以裝扮成男人;女人短發,男留長發,是男是女,是女是男,就等於人情冷暖,真假難測。

四、哀樂人生真真假假:人生的際遇,有的人幸福快樂,有的人悲苦哀愁,所以有人說“人生酸甜苦辣”。但是,有的人在窮苦潦倒的時候,不改其樂觀豁達的心境;有的人在富貴榮華的時候,煩惱重重,有時候真叫人迷惑,世間究竟是富貴好呢,還是貧窮好呢?其實,哀樂都是對待的,不是絕對的,悲哀的未必是真的悲哀,快樂的未必是真的快樂。如果人生能化悲哀為力量,在快樂中不要得意忘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能奈我何?

五、顛倒妄想真真假假:《般若心經》開示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也就是不為顛倒的是非所迷,不要以真為假,以假為真。佛陀成道時,在覺悟的世界裏,觀察到世間眾生都在顛倒中生活。你跟他說“真如佛性”實有,他認為是假;你和他講吃喝玩樂是人生的苦本,是虛幻不實的,但他執假為真。所以,眾生以真作假,以假作真,如此顛倒妄想,積非成是,佛陀也不禁為之深深慨歎,感到無奈。

六、世間萬象真真假假:世間萬象對人的迷惑,就如一個掉入枯井的旅人,明知枯並裏有毒蛇盤踞,但因井上有五隻蜜蜂,滴下五滴蜂蜜,雖然隻是一時的甜蜜,但能讓他忘卻身邊的危險。人生受苦的時候,覺得萬念俱灰,一切皆空;但是遇到境界時,又是自我迷惑,顛倒妄想。所以世間萬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到大徹大悟,誰能分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