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兩人的出發點並不相同——李小龍是壓抑太久需要一次爆發來改變人生和事業的軌跡,是主觀需要;施裏芬更多的是基於混跡好萊塢多年練就的敏銳直覺和對市場前景走勢的把握,是理性思考,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要抓住好萊塢的大勢所趨,該出手時就出手!

    主意已定,兩人立刻開始對電影的細節展開討論。影片毫無疑問是由李小龍來主演,而且扮演的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功夫高手,問題隨之而來——美國電影的主要消費者是白人,白人欣賞的也都是那些白人英雄,如果主角是亞洲人,號召力就會減弱許多;另外,如果不由白人主演,也很難在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決策層獲得通過。所以施裏芬向李小龍建議,在影片中增設一個白人主角,其地位和功夫也要與李小龍齊平,這樣才能滿足白人觀眾的一貫欣賞口味。

    為了影片能夠順利獲得通過,李小龍接受了施裏芬的建議,那麽,由誰來扮演片中的白人高手呢?李小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子,好萊塢一線明星麥昆,但麥昆對此卻不抱任何希望,覺得那是李小龍一廂情願在異想天開,好萊塢根本不可能接受一個中國人來主演一部大製作的影片。道不同不相為謀,李小龍和施裏芬退而求其次,想到了詹姆斯·科本。科本是好萊塢老資格的動作演員,名氣雖然比不上麥昆,但卻是一位實力型的演技派演員,由他出演的動作片一直都很受歡迎;其次,科本的片酬也比麥昆低了很多,這才是打動製作方的關鍵一點。

    科本聽說這個計劃後非常興奮,不但答應出演片中的白人高手,還與李小龍、施裏芬一起構思了故事梗概:由李小龍扮演的中國功夫高手和由科本扮演的白人高手原本是誓不兩立的對頭,但是在一係列矛盾衝突後,最終握手言歡,成了惺惺相惜的武學至交。故事梗概出來後,由於施裏芬正忙於另一個劇本,李小龍又因長期養病沒有收入而被追債,所以隻得由科本和施裏芬一同出資邀請了一位劇作家來撰寫劇本。

    但是第一稿出來後,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施裏芬隻好讓他的侄子出馬重新撰寫劇本。小施裏芬是好萊塢劇本生產線下的職業作家,很快就拿出了劇本的二稿。在這一稿中,外星人和怪物不見了,李小龍和科本搖身一變成了武術教師,整個劇本完全可以去當武學理論教材。施裏芬決定親自操刀。為了使劇本讓大家都滿意,施裏芬改變了傳統的創作方式,而是寫一部,就把李小龍和科本請來交流討論一次,討論之後,再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修改,然後再次討論,直至敲定內容。

    在撰寫劇本的過程中,李小龍還與科本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李小龍覺得這是一部中國功夫片,增加白人主角隻是為了獲得審議通過,所以科本在片中的戲份不多。但科本認為,這種白人掛名的辦法不但無法在製作方那裏獲得通過,也會讓影片的雙線結構和矛盾衝突大大減色,應該二者並重。施裏芬覺得科本的話很有道理,最後也說服了李小龍,大大增加了白人高手的戲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