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花木蕭蕭雨,梓澤亭台淡淡風。——王冕

    12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柳宗元

    永州韋刺史修建了一處新堂,柳宗元參觀了這個新堂,並為它寫下這篇文章。此文先寫名勝難得,做好鋪墊;再寫新堂沒有修建前的荒蕪境況,與修建之後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而後寫新堂的景致優美;最後讚揚韋刺史的仁義,希望後繼者能夠效法他。

    將為穹穀、嵁岩、淵池於郊邑之中a,則必輦山石b,溝澗壑c,陵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鹹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於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d。其始度土者,環山為城。有石焉,翳於奧草e;有泉焉,伏於土塗f。蛇虺之所蟠g,狸鼠之所遊。茂樹惡木,嘉葩毒卉h,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

    韋公之來既逾月i,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j,行其塗。積之丘如,蠲之瀏如k。既焚既釃l,奇勢迭出,清濁辨質,美惡異位。視其植,則青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餘m。怪石森然,周於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n,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遊。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於堂廡之下o。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鹹會於譙門之內p。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讚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誌。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釋惡而取美q,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

    宗元請誌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r。

    注釋

    a穹穀:深穀。嵁(kān)岩:高峻的岩石。

    b輦:用車運送。

    c溝:溝通。

    d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

    e翳:遮蔽。

    f塗:汙泥。

    g虺(huǐ):毒蛇。

    h葩:花。

    i韋公:時任永州刺史。

    j芟(shān):割除。

    k蠲(juān):清除,疏通。瀏:水清澈的樣子。

    l釃(shī):疏導。

    m溶漾:水波動蕩的樣子。

    n逶邃:曲折深遠。

    o廡(wǔ):堂下周圍的廊屋。

    p譙門:有望樓的城門。

    q釋:一作“擇”,舍棄。

    r二千石:漢代郡守的俸祿為二千石,後來作為州郡一級官吏的代稱。

    譯文

    想要在城邑中營造出深穀、陡壁、深淵等,那就必須用車子運來山石,開鑿山澗溝壑,逾越險阻,耗盡人力,才可以辦到。然而想得到那種天造地設的景觀,完全不能做到。不必耗費人力,因地製宜,保全其天然之美,在過去是難以辦到的,現在在永州出現了。

    永州實際上是在九嶷山的山麓。最早來這裏測量規劃的人,圍著山修築了永州城。這裏有山石,遮蔽在雜草叢中;有泉水,掩埋在汙泥之下。這裏是毒蛇穿梭、野獸出沒的地方,嘉樹與惡木,鮮花與毒草,混雜在一處,競相生長,被稱為荒涼汙穢的地方。

    韋公來到永州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政事治理方麵平安無事。他望見這塊地方,感到很不尋常,就派人割除荒草,除掉淤泥。鏟下來的草堆積如山,疏浚後的泉水晶瑩清澈。等到將雜草焚燒幹淨,泉水疏通完畢,奇妙的景致便層出不窮,清與濁分辨開了,美與醜不再混雜。看那裏的植物,蒼翠清麗,舒展繁茂,看那積水,微瀾蕩漾,曲折環繞。奇形怪狀的石頭林立,環繞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臥倒,洞穴曲折深邃,土山堆疊突兀。於是在那裏修築廳堂,用來遊覽。所有這些景物,無不與地形地勢相輔相成,似乎在大廳下廊屋四周呈獻它們的特色。外麵連綿的山脈和高原,林木覆蓋的山腳、崖壁,或隱或現地參加進來;近處綿延碧綠的原野,遠處與藍天相融,這一切都匯集到城門內來了。

    而後邀請客人們前來參觀,接著設宴娛樂。有人邊讚美邊祝賀說:“看到韋公的作為,便知道您的誌向。您因地製宜而得如此勝景,難道不是想順應民間習俗而教化民眾嗎?您鏟除惡木毒草而保留嘉樹鮮花,難道不是意味著要除暴安良嗎?您清除汙濁而使水流變得清澈,難道不是意味著要懲治腐敗而提倡廉潔嗎?您登高而望遠,難道不是想要千家萬戶的百姓都得到安撫並知曉您的政令嗎?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看,那這座大堂,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草木、土石、泉流而修建的?難道是為了欣賞山峰、高原、山林而修建的?它將使繼您之後來治理永州的人,都能夠從這精巧的景致中悟出為政的大道理啊!”

    我請求將上述內容銘刻在石碑上,置於牆中,並編輯成冊,以作為刺史們借鑒的典範。

    13 黃岡竹樓記

    王禹

    王禹偁是宋初名臣,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他被貶為黃州刺史。他在黃州修建了兩座竹樓,樓成後寫作此文。文章通過對修建竹樓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謫居中寓情山水、豁達自適、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但作者並沒有對世事完全忘懷,在表麵的平靜之下,仍能感受到他的激憤之情。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a,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b,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c,幽闃遼夐d,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e;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f;宜投壺g,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注釋

    a刳(kū):剖,挖空。

    b雉(zhì)堞(dié):古代城牆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牆。

    c挹(yì):汲取,舀。江瀨(lài):沙灘上的急流。

    d闃(qù):寂靜。夐(xiònɡ):遠。

    e虛暢:聲音悠揚。

    f丁(zhēng)丁(zhēng):象聲詞。

    g投壺:古時的一種遊戲,把箭投入壺中,按投中的多少分勝負。

    公退之暇,被鶴氅,戴華陽巾h,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i,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j,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雲:“竹之為瓦,僅十稔k。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l,丁酉又入西掖m,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後之人與我同誌,嗣而葺之n,庶斯樓之不朽也。

    鹹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釋

    h華陽巾:道士戴的一種帽子。

    i齊雲、落星、井幹(hán)、麗譙(qiáo):都是有名的華麗樓閣。

    j騷人:風雅之士。

    k稔:本義為莊稼成熟,穀一熟為一年,此處代指年。

    l廣陵:今江蘇揚州。

    m西掖:指中書省。

    n嗣:接續,繼任。葺(qì):修繕。

    譯文

    黃岡地區盛產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工破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每家都用它蓋房子,因為它價格便宜而且省工。

    黃岡子城西北角的城垛子都塌毀了,長著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穢。我於是蓋了兩間小竹樓,與月波樓互相連通。登上竹樓,遠山的風光盡收眼底,平視淺沙流水,幽靜寂寥,高遠空闊,無法一一描繪出來。夏天適宜有急雨,雨聲有如瀑布聲;冬天適宜有密雪,雪落發出玉碎之聲。適宜撫琴,琴聲和暢悠揚;適宜吟詩,詩韻清新絕俗;適宜下棋,棋子丁丁清響;適宜投壺,箭聲錚錚動聽:都是竹樓助力的。

    公事辦完後的閑暇時間裏,披著鶴氅衣,戴著華陽巾,手持一卷《周易》,焚香默坐,驅散塵世中的雜念。除了水色山光之外,隻看到風帆沙鳥、煙雲竹樹。等到酒意退去,煮茶的煙火熄滅,送走夕陽,迎來皓月,這也是謫居生活的快樂之處啊。

    那齊雲樓和落星樓,高倒是很高;井幹樓和麗譙樓,華麗倒是很華麗,但它們隻不過是用來貯藏妓女和能歌善舞的人罷了,不是風雅之士的所作所為,是我所不屑去做的。

    我聽竹工說:“竹子做屋瓦,隻能用十年,如果覆蓋兩層竹瓦,可以支持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那年,由翰林學士而貶到滁州,丙申年調到揚州,丁酉年又到中書省任職,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調到齊安,己亥年閏三月,到了齊安郡城。四年之中,奔走不停,不知道明年身在何處,還怕竹樓容易損壞嗎?希望接任者和我有同樣的誌趣,繼續修整它希望這座竹樓永遠都不會朽壞。

    鹹平二年八月十五日寫下此文。

    14 書洛陽名園記後

    李格非

    李格非曾寫過《洛陽名園記》,記述了洛陽城十九座名園的盛景。這篇文章從洛陽名園的興廢聯想到洛陽城的盛衰,而洛陽城的盛衰又關係著天下的治亂。他列舉了唐朝王公貴戚奢侈淫樂導致亡國的事跡,告誡統治者引以為戒,表達了作者對北宋國勢危殆的憂慮。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澠之阻a,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b,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c。予故嚐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d,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蹴e,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f,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無餘處矣。予故嚐曰:“園囿之興廢g,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於園囿之興廢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於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h,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釋

    a殽:同“崤”,崤山。澠(miǎn):古關隘名。

    b走集:交通要道。

    c受兵:遭遇戰事。

    d五季:指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e蹂(róu)蹴(cù):一作“蹂踐”,蹂躪的意思。

    f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

    g囿(yòu):園林。

    h治忽:治理和怠慢。

    譯文

    洛陽地處天下的中央,挾著崤山、澠隘的險阻,正處在秦地、隴地的要害,是趙、魏之間的必經要道,可以說是四方諸侯的必爭之地。天下太平無事則罷了,一旦有戰事發生,洛陽就會先遭受兵亂。因此我曾經說過:“洛陽的盛衰,就是天下太平與混亂的征兆啊。”

    唐貞觀、開元年間,公卿貴戚在東都洛陽營造館舍府第的,號稱有一千多處。到了唐末戰亂流離失所時,再到五代時期的殘酷戰禍,洛陽的池塘竹樹在兵車的踐踏之下變成土堆廢墟,高亭大榭也被戰火焚為灰燼,它們都隨著唐朝的滅亡而一道消失了,沒有幸存下來的了。因此我曾經說:“園林池苑的興廢,就是洛陽盛衰的征兆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