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季子,那為什麽就承認了吳國有國君,有大夫呢?這是因為既然承認季子做了臣子,那就應該有國君。“劄”是誰?是吳國季子的名。《春秋》中對賢者不直書其名,這裏為什麽直書其名?這是因為認同夷狄,不能因為他們有一件事做得好就認為他們已經很完美了。季子,是被認為賢良的人,為什麽還認為他不算完美呢?因為讚美人臣就要從為人臣的角度上去讚美他,讚美人子就要從為人子的角度上去讚美他。

    18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

    申生是晉獻公的世子,獻公的寵妾驪姬為了讓兒子奚齊繼承王位,在獻公麵前說盡申生的壞話,說他想謀殺獻公,直到獻公動了殺申生的念頭。公子重耳得知後,勸申生向獻公解釋,或是逃出晉國,但申生出於仁和孝,最終自殺而死。本文的主旨正是稱讚申生的大仁大義,他臨死前還處處為國家和兄弟著想,所以後人尊他為“恭世子”。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a。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誌於公乎b?”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c,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辭於狐突曰d:“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注釋

    a世子:古代天子或諸侯的嫡長子。b蓋:通“盍”,何不。c安:安逸,舒服,這裏是意動用法,即“因……感到安逸”。驪姬:晉獻公的寵妾,她生了奚齊後,想要廢掉世子申生而立奚齊,於是在祭祀的肉裏放了毒藥,而後嫁禍給申生,逼他自殺。d狐突:姬姓狐氏,名突,字伯行,晉國大夫。他曾勸申生逃往別國,申生沒有聽。

    譯文

    晉獻公想殺掉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你何不把你的心情對君上說明白呢?”世子說:“不可以。君王因為驪姬才感到安逸舒適,我要是這樣做,會傷到君上的心。”重耳說:“既然如此,那麽你何不逃走呢?”世子說:“不行。君王說我想弑君,誰會收留背著弑父罪名的人呢?我又能往哪兒跑呢?”

    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訣別說:“申生有罪,沒有聽從您的話,以至難免一死。申生不敢吝惜自己的性命。就算如此,現在我們的君王已經老了,弟弟又還年幼,國家正處於多災多難的時刻。您不出麵為君王籌劃國事便罷,您若肯出麵為君王籌劃政事,申生即便死了,也是蒙受了您的恩惠。”於是申生拜了兩拜,叩完頭,然後就自殺了。這就是世人稱申生為恭世子的原因。

    19 屈原列傳(節選)

    《史記》

    屈原是楚國的王族,曾做過楚國的左徒,負責給楚王起草政令,以及接見外國使臣。然而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屢遭靳尚、子蘭等人的排擠陷害,兩次被發配到湖湘之地。楚懷王客死秦國後,秦國起兵南下,攻破楚國國都,導致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屈原痛心絕望之餘,隻好投汨羅江自盡,以死明誌。司馬遷在本文中除了敘述屈原的生平經曆、文學創作外,還表達了對屈原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操的讚美。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誌,明於治亂,嫻於辭令a。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嚐不呼天也;疾痛慘怛c,未嚐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d,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e,皭然泥而不滓者也f。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g,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h,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i,厚幣委質事楚j,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裏k。”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裏,不聞六百裏。”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l,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m,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n。魏聞之,襲楚至鄧o。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複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複在位,使於齊,顧反p,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q。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r。複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係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誌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s,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