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因為A先生的房租收入是假設自己支付給自己的,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我認為這與真正的投資行為還是有差距的。但是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倒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是用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貸款購買的話,那可就要另當別論了。

    石川:硬要通過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貸款方式買房,與企圖利用高杠杆購買投資產品的行為並無兩樣。

    ——如果用剛才的例子來說,就好比手頭上明明隻有1 000萬日元,卻硬要貸款投資5 000萬日元一樣。如果是類似外匯等衍生性金融產品的話,倒還有可能實現。可是對於普通的工薪家庭而言,硬要拿出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才存下來的1000萬日元去做賭注的話,反正我感覺是挺難想象的。

    石川:可是,一旦到了給自家買房子的問題上時,人們往往很容易一拍腦門,做出大膽的選擇。畢竟是一種高風險的選擇,所以一旦當初的預想難以為繼,便會很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絕不僅僅是還不上貸款這一個問題。買了自己的房子,就意味著無法逃避。真正可怕的,其實是貸款買房之後的環境變化。

    ——比如一個不太正常的人搬到了自家旁邊?

    石川:應該是比這更嚴重的災害吧!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後,不少受災群眾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房子。可是據我所知,在家庭財產險中,“核輻射”造成的損害是屬於免責條款的。所以,這就使許多受災群眾很可能陷入既要繼續為事實上根本無法居住的房屋還貸又要為新房還貸的雙重貸款狀態。

    ——原來如此。

    使人生的可能性縮小的貸款買房

    石川:這種硬要勉強自己買房的行為,不但會提高人生的風險,還極有可能縮小人生的可能性。人們關於居住的價值觀,會隨著人生所處階段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如果買了自己的房子,那麽就很難隨著這一價值觀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了。

    那我自己來說吧!年輕時,我住在東京的荻窪,因為我非常喜歡它周圍的環境。可是結婚生子以後,我強烈地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可以直接於街邊巷弄嬉鬧玩耍的住宅區”長大,於是,我們搬到了根津。如果當時我在荻窪買了房子的話,恐怕這一願望就很難實現了。所以單純從無法按照“我想這樣活”的想法生活來看,買房便已經是人生中的一項巨大壓力了。

    如果家人生病,或是父母需要陪護時,租房的人可以靈活地改變生活環境,更為輕鬆地適應種種變化。比如孩子過敏而需要轉移到其他地區療養時,一家人可以搬到郊外居住;父母年邁衰老時,也可以搬到父母的家附近居住以便照看。如果某一天突然萌生了想出國工作或是想去國外念MBA(工商管理碩士)的念頭,若你是租房一族的話,完全可以毫不猶豫地飛往國外。對於上班族而言,租房戰略才恰恰是使人生獲得更多機遇的不二選擇。

    ——可是,如今依然有許多人憧憬著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即便頂著巨大的壓力,也要咬牙貸款買房。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