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處於過渡時期的均等法一代及其後一代人就沒有那麽幸運了。雖然當時的日本社會首度出現了鼓勵女性生育後走入職場的聲音,但是因為育兒假並未普及,以至於許多女性都必須在工作與孩子之間做出艱難選擇。於是,有些人不得已選擇了“不要孩子的人生”。與其他年代的人相比,他們或許體會到了更多過渡時期所特有的無力感。

    ——是那種被婆婆熱切盼望抱孫子,被後輩以不可思議的目光質問“為什麽不生孩子”的無力感嗎?我聽說每當休育兒假的女職工帶著孩子來到公司時,那些沒有孩子的女職工便會覺得很沒麵子。

    朝生:這是相互影響的事情,主要取決於個人的承受能力了。在我看來,沒有孩子的女性會在不知不覺中給有孩子的女性帶來壓力,有時還會傷害到她們 。在我接受不孕治療的時候,有位因照顧孩子而辭掉工作的朋友對我說:“你真幸運,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聽到這句話後,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另一方麵,當我還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有一次,我與一位必須要去幼兒園接孩子的同事商量傍晚開會的事情。當時,我一不留神,說了一句:“哎呀,我忘了需要您參加的會議是不能安排在傍晚的”。雖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並無他意,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她或許會因此認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

    ——您說得沒錯。

    朝生:有孩子的人也好,沒孩子的人也罷,都會有彼此“羨慕”亦或“覺得對方很不容易”的時候,有時還會在相互比較時擔心起“我的人生這樣下去真的好嗎”。可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隻能按照自己的人生活下去。即便相互議論彼此的活法如何如何不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不過,從您講的內容來看,至少前者是擁有社會這一後盾的,可是後者就不然了。有孩子的人即使苦惱,也可通過“這也是人之常情”“人們都是這麽說的”等說辭來安慰自己。但沒孩子的人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在“沒孩子的人生是不幸的”這樣一種價值觀的影響下,沒有孩子之人的人生,很可能永遠得不到認可。下麵,該進入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了。談了這麽多,請問沒孩子之人的人生真的會很不幸嗎?等待著他們的真的是悲慘的結局嗎?

    有無孩子並不會影響到人生的幸福度

    朝生:美國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無孩子並不會影響到人生的幸福度”。這一結論是普林斯頓大學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科研團隊得出的,為了找出“有孩夫婦與無孩夫婦誰的幸福度更高”這一問題的答案,他們依據美國蓋洛普谘詢有限公司2008—2012年期間對約180萬人實施的調查結果進行了研究。可是,英國公開大學針對約5000人開展的調查,得出的結論卻是“無孩夫婦比有孩夫婦的夫妻關係滿意度高”。

    ——也就是說,有時甚至會出現無孩夫婦反而更幸福的情況?不是說“孩子是夫妻的紐帶”嗎?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朝生: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稱,有孩子的夫妻更容易經曆動蕩。也就是說,他們的人生中,雖然有很多快樂,但是與此同時,也會有很多痛苦。

    ——造成痛苦的原因,是不是孩子沒能按照父母的預期長大成人?我聽說最新的發展心理學中有觀點指出:孩子最終形成怎樣的人格、具備怎樣的才能,是由“基因”與“年幼時期的朋友關係 ”決定的,養育本身對此並無影響。若真是如此,對於那些把理想教育視為人生價值的人,養育子女反而容易變成壓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