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保安隊原名河北特種警察部隊。1933年5月,《塘沽協定》簽訂之後,冀東被劃為非軍事區。蔣介石密令河北省主席於學忠,以河北省政府的名義另成立五個特種警察總隊,訓練之後開入冀東。於學忠抽調第五十一軍的張慶餘、張硯田兩位團長和部分營、連軍官,從河北各縣新征兵萬餘人,組成了河北特警第一總隊和第二總隊。特警總隊長相當於少將師長。第一、第二總隊各轄兩個區隊,每一區隊轄三個大隊。張慶餘率第一總隊駐武清縣,張硯田率第二總隊駐滄縣。第三、四總隊,是把漢奸李濟春從偽滿帶來的偽軍收編後組成的;同時,把冀東土匪胡協五所部收編為第五總隊。這三總隊均無區隊,總共隻有八個大隊,實力遠在第一、第二總隊之下。

    1935年5月,河北特警總隊奉於學忠之命,進入冀東,分駐通州、香河、寶坻、順義、懷柔、三河、石門、撫寧一帶。不久,第五十一軍調往西北。因為總隊為地方特警,不算正規部隊,故沒有隨五十一軍同行。於學忠臨離河北時,曾密召張慶餘、張硯田等囑咐:好好訓練軍隊,以待後命。同年7月,接替於學忠主持河北省政的商震,將河北特警總隊改名為河北保安隊,仍駐守原防地。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在日軍唆使下,在通縣宣布獨立,通電全國,發表《自治宣言》,宣稱:“自本日起,脫離中央宣布自治,舉聯省之先聲,以謀東洋之和平。”不久又改名“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該“政府”管轄著冀東22縣,殷汝耕自任自治政府政務長官,軍政大權均被日本人操縱。

    殷汝耕兵力不多,將河北保安隊更名為冀東保安隊,內部人事安排仍維持原狀,歸偽政權統轄。冀東保安隊成為漢奸政權的統治工具,張慶餘等人自覺臉上無光,但沒有勇氣和漢奸政權決裂。他們密派信使赴保定,向商震請示如何處置此事。

    商震答說:“目前不宜與殷汝耕決裂,可暫時虛與委蛇,餘當負責向政府陳明。”既然國民黨政府尚且允許冀東偽政權存在,張慶餘等人也就以此為由聊以自慰,過著苟且偷安的生活。

    殷汝耕賣國投敵的行徑,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譴責。張慶餘的兒子知道其父在偽冀東政權中任職,認為這是忤逆叛國,有辱先人,於是登報與他脫離父子關係。許多冀東保安隊官兵的親友鄉黨,也都視他們為十惡不赦之徒。在全國輿論的壓力和眾叛親離的局麵下,張慶餘、張硯田等人深感不安,但迫於形勢,不敢輕舉妄動,隻得暫時忍辱,等待時機反正。張慶餘曾對其妻說:“我的意思現在不便明言,但將來總有分曉。你可轉告兒子,叫他耐心等待,日後看乃父的行動吧!”

    1935年底,宋哲元出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張慶餘、張硯田都覺得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向宋哲元表明自己的心跡。為避免引起日本人和漢奸的注意,宋哲元特邀他們到宋宅秘密會晤。宋哲元對他們說:“素悉二位熱愛祖國,近又聽俊傑(按:張樹聲字,張為河北哥老會首領,為他們與宋哲元聯係牽線)兄說,二位願合力抗日。本人代表政府表示歡迎。”繼而,宋哲元又囑咐他們要加強軍事訓練,做好準備工作,以防日軍侵略。宋哲元還分別贈送他們兩人一萬元。張慶餘、張硯田十分感動,一再表示效忠國民政府。此後,宋哲元不再歧視冀東保安隊,並努力爭取團結他們。後來冀東保安隊反正,就與宋哲元做的工作有很大的關係。

    七七事變爆發後,張慶餘、張硯田派心腹和二十九軍取得聯係,向馮治安請示機宜。馮治安說:“現在我軍同日軍是和是戰尚未決定,請你轉告張隊長,暫勿輕動。待我軍開戰時,請張隊長出其不意,一麵在通州起義,一麵分兵側擊豐台,以收夾擊之效。”馮治安囑咐說,可委派心腹人員與二十九軍參謀長張樾亭經常保持聯係。張樾亭將冀東保安隊第一、第二總隊編入戰鬥序列。

    張慶餘等以“配合皇軍”為名,使冀東保安隊一萬餘人的隊伍得以集結,為起義創造了條件。7月28日,日軍大舉進攻二十九軍,南苑等北平近郊相繼發生激戰。張慶餘、張硯田認為部隊起義時機已到,決定當天夜裏十二時在通州起義。夜12時,張慶餘、張硯田聯名通電全國,宣告起義。

    冀東保安隊關閉城門,斷絕城內交通,占領電信局及無線電台,並包圍冀東偽政府,活捉了大漢奸殷汝耕(後趁看押士兵不備,逃脫)。同時,另一部起義官兵前往西倉,捉拿了通州日本特務機關長細木繁(後被擊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