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日本駐華侵略軍一項重要的人事變動發生了,它對於此後的戰事有著直接的影響。

    7月11日,日本陸軍省任命香月清司為華北駐屯軍司令官,代替病危的田代皖一郎。

    田代皖一郎,日本佐賀縣人。1913年日本陸軍大學第26期畢業。被選派中國留學,以駐中國公使館副武官身份,從事間諜活動,為侵華做準備。1923年任參謀本部部附,派往漢口進行特務活動。後升任大佐,任參謀本部中國課課長。1931年出駐中國公使館武官。田代參與策劃九一八事件及上海事變,後升為少將,組成戰車中隊,增援上海,對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由於各國公使出麵調停,田代提出中國軍隊主動撤出無理要求,並向我第十九路軍發出通牒。上海一仗,日本侵略軍給我國造成巨大損失。1933年,田代改任關東軍憲兵隊司令官,殘酷鎮壓中國人民、抗日武裝力量。1934年,田代晉升為陸軍中將。1936年任華北駐屯軍司令官。6月16日,田代因為心髒瓣膜症惡化,陷入了呻吟狀態。7月15日,田代因心髒病發作,死於天津。

    香月清司是日本士官學校第十四期生,後入日本陸軍大學。日俄戰爭後,香月被派駐德國日本大使館充武官。他研究“步兵戰術”,在當時的日本頗有名氣。1928年濟南慘案中,香月提議讓駐東北的一部日軍,急速調往山東,對北伐軍橫加阻擋,開了以武力對華進行幹涉的先例。由於他在侵華戰爭中獻計有“功”,從此官運亨通不斷得到提拔,甚至一度成為陸相候選人。香月清司來華就任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前,任陸軍教育總監本部部長。

    香月離東京順道在朝鮮京城停留時,會見了駐朝鮮軍司令官小礬國昭大將。小礬是聞名的強硬派,他唆使香月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

    7月12日,香月抵達天津,正式上任。華北駐屯軍的少壯派軍官,摩拳擦掌地向其匯報,隻要日本陸軍兩三個師團的兵力,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掃蕩二十九軍,並且將其逐出華北。

    至於香月本人,不用點火也能著。他認為,倘若對盧溝橋事變采取消極的態度,就唯有增長中國的勢力,徒然貽害於將來而已。香月力主予中國徹底打擊,以確立華北親日政權的基礎,即在華北建立漢奸傀儡組織。

    這位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發出第一道命令:隨著增援兵團的到來,華北駐屯軍應“做好適應全麵對華作戰的準備”。這道命令,讓河邊正三等法西斯分子大為興奮,他們認為過去的交涉已失去作用,現在要轉移到純作戰行動方麵了,甚至準備當夜就襲擊盧溝橋。

    日本人總是善於玩弄煙幕彈的伎倆,以達到迷惑對方的效果。香月已經下定決心大打出手,他很自信,認為隻要使用日軍首次增援華北的兵力,便可以將二十九軍一舉擊潰。不過,老謀深算的香月,卻認為在日軍援兵到來前,不妨利用談判轉移對方耳目。

    香月開出了七項和談條件,內容極為苛刻,諸如徹底鎮壓共產黨活動;罷黜排日之要人;具有排日色彩之中央機關自冀察平津撤退;排日團體,如藍衣社等,應自冀察平津撤退;取締排日言論、宣傳機關,以及其他學生與民眾之運動;取締軍隊與學校中之排日教育;北平市之警備,由保安隊擔任,中國軍隊,一律撤出城外;等等。

    7月13日,香月給日本陸軍省提交了一份《7月13日中國駐屯軍情況判斷》的報告,表示將在20日內完成進攻二十九軍的各項部署,以達到消滅的目的。當天下午,日本陸軍中央部根據香月清司的報告,製訂了《處理華北事變方針》。方針指出:“陸軍今後仍堅持局麵不擴大、現地解決的方針,極力回避陷入全麵戰爭的行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