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一行抵達廬山的時候,蔣介石、汪精衛正邀請各方人士在廬山舉行談話會,聽取他們對國事的意見。但是據周恩來說,這個談話會“不是大家坐下來開圓桌會議,一道商量,而是以國民黨做主人,請大家談話一番”。“廬山談話會的時候,共產黨沒有份。我同林伯渠、博古同誌三個人不露麵,是秘密的。”

    為了爭取這次會談能取得進展,中共方麵顯示了最大的誠意。7月14日,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願在蔣指揮下努力抗敵,紅軍主力準備隨時出動抗日,已令各軍十天內準備完畢,待令出動,同意擔任平綏線國防。”

    這次會談是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同蔣介石、邵力子、張衝之間進行的。7月15日,周、博、林到廬山後,隨即將周恩來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給蔣介石看。而蔣介石的態度卻十分冷淡。

    談判的核心依舊是紅軍改編後的指揮和人事問題。雖然抗日戰爭已經爆發,而蔣介石卻更向後倒退了。也許在蔣介石看來,現在事情還還沒有發展到要求中共出兵的地步。在第一次廬山談判時,蔣介石還表示,三個師以上的政治機關可以代行指揮權,並說“我要你們指揮,你們亦實能指揮,這是沒有問題的。”

    這次談判時,反複多變的蔣介石又改口了。他通過張衝告訴周恩來,要求紅軍改編後備師直屬行營,政治機關隻管聯絡,無權指揮。

    心急如焚的周恩來對於這位昔日同事的“蔣校長”的秉性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他現在是作為中共的代言人,不能不針鋒相對發起鬥爭。翌日,他寫信給蔣介石,委婉地批評了蔣介石態度的倒退。而蔣介石不為所動。

    談判已陷於僵局,留在廬山固然消暑,而周恩來此時全無此心情。心情沉重的周恩來一行隨即離開廬山,飛往上海。

    而延安的毛澤東等人也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決心撇開蔣單獨改編,參加抗戰。7月20日,洛甫、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日軍進攻之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之可能。”“我們決采取蔣不讓步、不再與談之方針。”

    周恩來和毛澤東的看法基本相同,不再消極等蔣。7月21日,周恩來電告朱德、彭德懷等紅軍將領:“在廬山,我們力爭無效,近來寧、滬暫觀時局變化,如中日全麵開戰,則《宣言》即可發表。”周恩來建議,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必須“立即自行改編三個方麵軍、六個單位的統一組織,每個方麵軍編足一萬五千人,獨立軍、師都編入,加強幹部,使各方麵軍都能獨立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