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福建省教育廳以“私立學校一律不許開辦師範教育”為名,責令集美師範停止招生。於是,集美師範學校於1940年被迫停辦。陳嘉庚的企業於1934年收盤。為了集中財力續辦集美各校,陳嘉庚決定將廈大無償獻給國家。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將私立廈門大學改歸國辦,此後的廈門大學成為國立大學。這在廈門大學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對廈大後來的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被聘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9月起,日軍的飛機、軍艦不斷襲擊廈門。寧靜的校園此時無法放下一張書桌,學校被迫遷移。當年年底,廈門大學遷至福建長汀縣,直至1946年夏廈門大學才遷回原址。

    1938年1月17日,廈門大學順利在長汀複課,當時在校學生僅有198人。在八年抗戰期間,國難當頭,薩本棟校長團結全校師生同心協力、同仇敵愾,艱苦辦學。學校方麵則延聘良師,名學者、著名的專家教授王亞南、傅鷹、黃中、李蒞、林惠祥、黃蒼林、肖貞昌等先後來校任教。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賽,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蟬聯冠軍。在此期間,廈大已有較大發展,在校生達1044人,學科發展為4個學院15個係。

    1946年,國民政府行政院正式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汪德耀校長發表《二十五周年校慶致校友書》,提出“兼容並包”及“學術思想自由”的辦學主張。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大學也隨之翻開了曆史的新一頁。10月20日,廈門市軍管會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了廈大,重新組建廈大黨支部,全校師生舉行歡迎盛會。1963年9月,教育部報請中央批準,又將廈大改為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1978年2月,廈門大學恢複為教育部部屬全國重點大學。

    我們在回顧廈門大學的光輝曆程之時,是不應該忘記1937年7月1日,大公無私的陳嘉庚先生毅然將自己投資的廈門大學交給國家這件事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