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特派員方方,原名方思瓊,廣東省普寧縣(今普寧市)洪陽鎮人。方方自幼受到貧困的折磨,萌發對舊社會的不滿,十幾歲便參加革命。他在“述懷”詩中表達了他的豪情壯誌:“欲抽越王弓,慷慨射潮汐;欲揮魯陽戈,回首止落日。”族裏大惡霸地主方十三不準他姓方,他偏要姓方,還用方字取名,表示他對舊社會惡勢力的反抗。方方1925年5月加入共青團,1926年春轉為共產黨員,土地革命時期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軍事部長。

    在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後,方方與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幾位領導人一起,依靠群眾並帶領戰士,與數倍甚至幾十倍的敵人周旋於崇山峻嶺之間,終於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建立和擴大了遊擊據點,粉碎了敵人多次“圍剿”,勝利地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1937年四五月間,方方受命到延安匯報請示工作,終於見到了心儀已久的毛主席。毛澤東、朱德、張聞天等最高首長,都接見了方方,對閩西南武裝鬥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37年6月28日,毛澤東又派方方作為特派員南下,傳達中央的指示。

    抗戰爆發後,新四軍的組建工作擺上了議事日程。7月下旬,周恩來在廬山和蔣介石談判後來到上海,在上海會見了懷著強烈抗日救國熱情,剛從澳門回到上海的葉挺。

    這位北伐名將在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流亡海外,與黨失去聯係,已不是共產黨員。周恩來估計由他來主持改編南方紅軍遊擊隊,蔣介石也許能夠接受,於是便同葉挺商量。葉挺欣然接受。

    抗戰初期,蔣介石的抗日決心還是值得肯定的,有其積極意義。蔣介石對於葉挺毛遂自薦擔任新四軍軍長,欣然同意。在沒有同共產黨協商的情況下,蔣介石單方麵發表了對葉挺的任命。這些情況,項英、陳毅並不知道。直到1937年11月初,葉挺去延安,毛澤東等了解了葉挺的抗戰決心後,表示同意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項英此時也到了延安,正式商定組建新四軍問題。

    12月14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局和中共中央軍委會新四軍分會。項英、曾山、陳毅、方方、塗振農(後叛變)為東南局委員,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項英、陳毅、張鼎丞、曾山、黃道為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項英為主席,陳毅為副主席。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共轄4個支隊,全軍1萬餘人。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共計2300餘人。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計1800餘人。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共計2100餘人。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共計3160人。軍部直屬機關、部隊980餘人。

    此後,新四軍馳騁在大江南北,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爭,使日軍食寢不安,漢奸組織聞風喪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