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愈後,蔣介石移居到廬山海會寺大營房的團長室。廬山海會寺大營房係中央軍校特訓班校址,此室規模較大,東距海會寺,上至五老峰。蔣介石為了開辦廬山暑期訓練團,命令康澤把中央軍校特訓班學員4000餘人從海會寺遷移到星子縣城,騰空海會寺營房,作為開辦廬山暑期訓練團用。

    1937年6月26日,新一期廬山暑期訓練團開學典禮在海會寺大營房前升旗廣場隆重舉行。典禮開始後,鼓樂齊鳴,全團學員6000餘人高唱廬山暑期訓練團團歌。

    歌詞唱道:“濟濟多士,峨峨幹城,起舞五老峰下,揮戈鄱陽湖濱,服從革命領袖,遵照總理遺訓,養成親愛精誠之德行,抱定殺身成仁之決心,努力複興中華民族之基礎,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典禮會上蔣介石和各界要人先後發表了重要講話。

    蔣介石懂得培養門生的長遠意義,早在黃埔軍校時,就單個召見每位學員,以示嘉獎。在廬山暑期訓練團,深諳此道的蔣介石為了分化收買這些軍官,除許以高官厚祿外,還贈給每位畢業學員一柄刻有“中正”二字的短劍,俗稱“中正劍”。這就是後來“佩劍將軍”的由來。蔣介石在對軍訓團全體人員致訓時提出,“希望你們能實實在在來做我的一個部下。”在“革命軍人成功立業之道”的訓話中,蔣介石特別闡釋了“道”的涵義——即“不成功即成仁”。

    蔣介石親自擔任訓練團團長,讓副團長兼教育長陳誠感到非常榮幸。當部下尊稱陳誠為“總座”時,他並不高興;而稱其為“副座”或“副團座”時,陳誠就感到非常得意了。

    廬山暑期訓練團開學不到半個月,盧溝橋事變就爆發了。7月8日早上升旗時,陳誠宣告諸學員:“7月7日晚日軍已借口向我盧溝橋發動軍事進攻,我守軍寸土不讓,戰鬥激烈。”他還說:“我輩軍人,隻有馬革裹屍,為國犧牲,來保衛祖國。”

    在訓練中,為了培養學員們的耐力和生存能力,每人每餐限量一碗飯,以做長期抗戰的打算。訓練的內容著重突出愛國教育,同時進行爆破演習、防毒演習和炮擊演習。

    這期訓練團開始不久,七七事變就爆發了,於是增加了抗日禦侮的內容。8月下旬,由於日軍全麵發起進攻,這期訓練團宣告結束,學員投入抗戰。一位學員曾回憶說,這次訓練是“以日寇為假想敵人的,同時學了點遊擊戰術。”

    在這期暑期訓練團畢業典禮上,蔣介石再次鼓勵學員:“國家處在多難之秋,正是我輩軍人為國犧牲之時。保衛我中華民族,是我軍人的匹夫之責。”

    7月20日,蔣介石下山返回南京。

    實事求是地說,在抗戰爆發初期,蔣介石雖然一度躊躇不定,但抗戰的決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