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旁邊有個很大的城中村,村裏有條巷子,裏麵賣的各種小吃都有,北京烤鴨、化州糖水、豬腳薑、萬州烤魚、重慶酸辣粉、武漢熱幹麵、長沙臭豆腐,還有江西瓦罐湯,幾乎應有盡有。有時候我路過那裏,都會被新鮮出爐的食物吸引,剛掀開鍋蓋的食物,迷蒙熱氣中,總能喚起人的食欲,而如果那食物還有香味,那就更讓人欲罷不能。

在巷子的二百米開外,是一條食街,各種飯店餐館就更多了,北方餃子館、荊州私房菜、狗肉湯、霸王農莊,令人目不暇接。很多人在那裏請客吃飯,聚會休閑,晚上幾千人在馬路牙子上,烏壓壓一片,熱鬧非凡。

我有幾次路過那裏,看到他們都好興奮,烤魚嗞嗞冒泡,散發著焦香;香辣蝦、香辣蟹火紅耀眼,讓人直流口水;還有碳烤生蠔,散發著海鮮特有的香氣,風吹煙散,味道吸入鼻內,讓人想就此坐下,一醉方休。而看吃飯的食客,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個個都很開懷,那一刻,我想,如果我能坐在這裏就好了,那樣的恣肆饕餮,快意江湖,也許是一種快樂。

那個地方被美食節目報道過好幾次,的確蠻有特色,有次我們就去吃了一家重慶烤魚,但我們發現那不是我們的味。更重要的是,那裏都是成群結隊的人,吆三喝四,猜拳行令,或者啤酒成瓶,一紮一紮地猛倒,大家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跟我不合拍。

我有點不屑於那條巷子和美食街。但奇怪的是,到了外地,就會放鬆這種警惕,反而覺得一切都是好的。

比如,去武漢,會在戶部巷吃小吃,一直從八點多吃到十一點多,各種各樣的都嚐試一番。去北京也是,朋友帶我去吃北京地道小吃,我居然興奮得不得了。

前幾天去合肥,這種劇情再次上演,先是吃了一個烤餅,兩元一個,鬆脆酥,助手說這是特色,一定要買,於是我買了兩個。然後,看到烤豬蹄的,覺得很有特色,站了很久,想買又擔心是用瀝青去毛的,不敢買。然後到下一家,看到賣烤麵筋的,禁不住誘惑,就想嚐嚐了。其實,烤麵筋的器具非常焦黑,灰塵滿布,放上去的辣椒粉也來路不明,麵筋是怎麽做出來的更毫不知情。但當時根本不想這些問題,帶著旅人的奇異心情,看什麽都是新鮮的,覺得這是地方特產,好不容易來一次,這次不嚐下次可能就沒機會。所以,興奮之下,拿著邊走邊吃。

之後又吃了雞蛋餅、串串香。結果,晚飯,主辦方招待的徽菜,我卻吃不下了。更要命的是,街頭烤餅的後遺症是我第二天就上火,身體毒氣大發,這才後悔,當初不該吃街頭小吃啊。可是,當時不覺得啊。

回頭想想,合肥街頭的小吃和深圳巷子裏的小吃有什麽區別呢?什麽區別都沒有,都是一樣的大路貨,一樣的隨意、普遍,一樣的垃圾食品,一樣的來路不明,一樣的形跡可疑,唯一的區別是一個在合肥,一個在我身邊。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們總是覺得身邊的東西是不好的,同樣的東西到了遠方,卻又覺得新鮮。我們的心不在此處,都在遙遠的他鄉,這就是生活在遠方,生活在別處。

回頭看看,也許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他明明挺好,就隻是因為在你身邊,所以被忽略了,有沒有這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