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河北肯定已經得到消息,知道各地州郡聯軍要攻擊河北了,所以北疆軍出動了。他們可能會搶在聯軍發動攻擊之前,渡河南下,把戰場推到中原。北疆軍殺到中原,既能保住冀州,又能趁著聯軍兵力分散之際予以痛擊。形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

    不過,由於袁術半數以上的兵力已經陷進江東戰場,徐州的威脅徹底解除,劉備可以調集七成以上兵力北上參戰,這使得聯軍在兵力上更具優勢了。

    袁紹不再猶豫,命令各州郡大軍即刻北上黃河,駐防各渡口,嚴防北疆軍渡河南下,隻待糧草輜重齊備,立即發動攻擊。

    袁紹還是決定用七路攻擊之策。按照他的推測,北疆軍的主力大軍除了晉陽朝廷的南、北兩軍外,也就是塞外鐵騎了。南、北兩軍有六萬人,不可能全部趕到冀州,另外河東方向也還需要北疆軍主力予以兼顧。去年李弘征戰塞外,大漠未必穩定,塞外鐵騎也不可能全部南下。這樣算起來,北疆軍能投入到冀州的主力最多隻有六萬人左右。至於冀州七座軍大營的兵力,袁紹認為那些都是河北實施新兵製以後招募的屯田兵,訓練時間短,沒什麽戰鬥力,不堪一擊。

    曹操也沒有再堅持。這時,誰能搶先渡河,誰就能占據先機,先殺過河再說吧。

    八百裏快騎衝去昌邑城,向四麵八方呼嘯而去。

    田楷、劉備、張揚、馬騰等人也隨後出城,會合各自的大軍去了。

    大漢國建興元年(公元197年)四月。

    四月初,大司馬大將軍李弘到達邯鄲,建大將軍行轅。

    左將軍麴義、虎烈將軍顏良,冀州七大營統領王當、張郃、高覽、文醜、張遼、高順、徐晃,冀州刺史郭策、魏郡太守丁立、甘陵國相許混等河北文武大臣趕到行轅拜見李弘。

    司馬傅幹詳細解說了攻擊策略,並稟報了當前參戰各軍的大致位置。

    右將軍張燕、奮威將軍呂布統率北軍正在翻越太行山,估計再過七八天,大軍可以到達邯鄲。

    龍驤將軍趙雲的兩萬鐵騎已經到達飛狐要塞。奮武將軍公孫瓚的五千鐵騎已經趕到河間國。武鋒中郎將李溯的一萬鐵騎已經趕到薊城,十天後,他們可以到達信都大營。

    七大營兵馬已經到達指定渡口,並完成了渡河準備,隨時可以展開渡河作戰。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十天後,七大營兵馬開始渡河,十五天後,鐵騎進入中原。

    左將軍長史閻誌接著解說黃河南岸的動靜。

    叛軍的動作非常緩慢,至今為止,隻有青州的田楷兩萬軍,兗州曹操的三萬軍趕到了黃河南岸。河內張揚的一萬人馬還在黑山附近,沒有攻擊跡象。徐州劉備的軍隊、豫州袁微的軍隊、揚州袁術的軍隊,甚至包括袁紹的軍隊,至今都沒有發現,估計他們正在路上。如果叛軍在四月中完成集結,那麽我們正好比他們提前幾天發動攻擊。

    “叛軍具體有多少兵馬,你們弄清楚了嗎?”李弘皺皺眉,望著麴義問道。

    麴義搖搖頭,“自從曹操搞了個什麽三家聯盟,重建皇統後,那邊的情況就變了,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形成了兩個龐大勢力。兩個聲音說話,當然比五六個聲音說話起作用,所以他們有可能盡起所有兵馬北上攻擊,這樣算起來的話,他們至少有二十萬人。當然,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不可能把全部家當拿出來,所以我們折算一下,攻擊河北的叛軍應該在十五萬人左右。”

    要集結十五萬人的大軍,籌措十五萬大軍的糧草軍械,征調幾十萬隨軍民夫,沒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不行。我們河北早在去年底就開始準備了,但至今我們還沒有開始進攻,由此可見叛軍要想在四月中渡河攻擊,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