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她曾來過,熟門熟路的敲響了房門。麵對施詩的到來,馮家人自是不悅。

    馮母將施詩攔在門口:“你來幹什麽?還嫌害我們馮梅不夠嗎?”

    施詩不想跟她過多爭辯,將手中的另外一支錄音筆放在馮母的手中:“馮姨,我尊你,是因為你是馮梅的母親。我相信你與馮叔都不是蠻橫無理之人,先前對我有此誤會,亦是受人挑撥。隻是,我希望你們在聽完這段錄音之後,還麻煩去學校幫我澄清謠言。”

    說完,也不等馮母回話,施詩直接離開了。她沒有回家,而是在路邊的鮮花店買了一束白玫瑰,攔下一輛車去了馮梅的墓地。

    施詩是心靈聰慧的女子,對於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看的都比他人來的更為細致。這或許是源於她成長經曆的緣故,每對一件事,總會比他人多生出幾分心巧。

    其實,她不喜歡這樣。人生的快樂在於,想的少一點,吃的多一點,玩的歡一點。可似乎她恰恰是反著來的。

    馮梅對於自己的疏遠她是有意識的。麵對陳塘三番五次的找上門,她自然也猜到了其中緣由。可她與馮梅本就是隻是泛泛之交,在施詩眼中,要說朋友,還真的欠缺了那麽一點火候。

    這倒不是她自傲,而是她看出了馮梅獲知自己父母病情每月的開銷後,所對自己流露出來的那份輕視。可是在馮梅被殺害之後,她還是願意如此為她爭取一份真相,隻因她沒有因她的家庭表現出如同他人那般的鄙夷來。

    這是馮梅對她的一份善念。

    這是她對馮梅的一份還報。

    一場情,有來有往,才算好聚好散。

    施詩將花放在馮梅的墓前,她席地而坐。這個天,實在過於悶熱了些,就連往日這些冰冷的石塊都似變成了滾燙的鉛球。她想若是生活,也有著如這般火熱的快樂,以它圓潤的姿勢一路向前滾去,倒真不辜負豁達二字。

    她本想對馮梅說點什麽,坐下來才發現她能做的也隻是就這般陪她坐坐了。她多想問問馮梅,在另一個世界,是否還記得這個塵世的一切?是否真的會有那麽一碗孟婆湯,讓你忘懷前生?又是否真的會有人守在三生石旁,癡癡盼盼著今生的錯過與遺憾?

    她撿起地上的一支枯了的樹枝,小段小段的掐斷,每一聲斷裂的聲音,就如同她成長的道路,清脆的能刺痛她每一晚的夢境。

    施詩轉過身,看著照片上的馮梅,依舊笑著。她想,人死了為什麽一定要貼著如此燦爛笑容的照片?到底是為了安慰死去的人的傷痛?還是為撫平活著的人心間的那份傷痛?

    她想,若有一日她死了,一定不要葬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將自己埋在泥土之下。她要隨風向大海,一路飄去。無人知道她從哪裏來,又去到何處?也無人知道她是歡喜還是不歡喜?

    而她落下的淚,早已變成了大海的一滴晶瑩,托著她遊向天涯與海角。每一滴淚上,都在時光的洗滌之下,開出了燦陽的花來。

    陪著馮梅坐了許久,卻是一字未曾言語。她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看著一臉笑意的馮梅:“馮梅,若是走到了奈何橋上,記得喝上一碗孟婆湯。有些事,有些人,忘記才能新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