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觀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差,被老師當成糊塗蟲和笨蛋來對待,可是後來卻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由此可見,人們不能草率地依據現在所處的層次和狀態來評價一個人,想要更好地了解對方,就要懂得從他目前所做的事情中進行推理和分析,看看對方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隻有用發展的眼光,才能真正把握一個人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狀態。

    ——要用曆史的眼光看人

    和用發展的眼光看人相對應的是,人們有時候應該懂得以曆史的眼光看人。發展的眼光看到的是一個人未來發展的趨勢,是通過個人現在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對個人的未來進行評估。曆史的眼光則是看到一個人的過去,了解對方過去的經曆和經驗,將過去的狀態與現在的狀態結合起來,從而分析這個人的具體情況。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過去,那麽就要將他過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情感表達方式、人際關係處理方式全部進行整理和分析,要對對方過去的狀態以及功過是非進行回顧,看看對方是不是正變得越來越好,或者正在從好變差。

    很多人都會批評蘋果公司現任總裁庫克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認為他根本比不上喬布斯,甚至於從他開始擔任總裁,就出現了各種唱衰蘋果的論調,可是多年過去了,蘋果公司仍舊發展得很出色,並且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實,喬布斯之所以能夠將權力交給看起來文質彬彬、話語不多的庫克,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對庫克的過去經曆非常熟悉,雖然在研發方麵有所欠缺,但是庫克的營銷能力是一流的,過去的相關工作履曆非常驚人,成就也很高。在如今蘋果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文化之後,這種營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正是喬布斯善於知人用人,才使得蘋果公司的發展進程和計劃沒有被打亂。

    ——要在實踐中看人

    從唯物辯證主義的角度來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看人識人方麵也是如此,許多人在識別和評價他人的時候,通常會依賴一套固有的理論知識,但是僅僅依靠理論知識,根本無法準確地了解對方是什麽人。有的人喜歡道聽途說,非常注重外界對某人的評價,並將這些評價當成自己的標準,這樣做同樣會產生誤解。

    其實,想要了解他人的為人,想要建立一個客觀的完整的形象,人們在識人的時候應該注意在具體的實踐活動和接觸中進行把握,比如直接和對方進行交流和對話,看看對方的言行舉止。尤其要注意對方在關鍵時刻的表現,看看對方的具體行動。

    比如有個記者曾經聽別人說,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安迪·格魯夫是一個工作中的偏執狂,他脾氣暴躁,對人非常無禮,而且基本上不太接受采訪,總而言之,他是最讓人討厭以及最不好應付的怪人。可是當記者親自采訪這位偉大的企業家時,發現一切並不像傳言中的那樣。安迪·格魯夫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人,盡管有時候看起來自信過度,但總體上給人的感覺還是不錯的,而且他在采訪中也非常配合。由此,記者意識到這些謠言並不可信。

    總的來說,無論一個人掌握了多少看人技巧,一個人的分析能力有多麽強大,這些都要從細節上進行把握。要想真正了解他人的心態和想法,要想看透一個人的真實形象,則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麵對他人進行總體方向上的把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