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考核方法都有對應的體係和適合的企業,各種方法都有著自身嚴格的理論界限和體係框架,在考核的時候一定要參照自身發展的情況,不要盲目參照別人的模式。這些不同的考核方法,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緊密擁抱型:方案中的績效考核與獎金發放高度融合,一般不會獨立分開;

    激勵缺乏多元化型:對於考核結果的激勵過於單調,而且激勵措施常常與考核關係不大;

    輕計劃重考核型:考核方法中,計劃的工作比重不大,往往更加重視考核行動;

    強業務弱職能型:考核方案主要針對銷售、生產等業務部門,而職能部門的考核往往隻注重形式;

    指標業務化型:考核對象大都是銷售、成本、產值等業務指標,量化困難的管理指標一般不適合考核;

    指標量化悖論型:量化是為了保持科學和公平,但量化又過於煩瑣,最終趨向於簡單可行的考核模式;

    重算賬輕分析型:重視獎金的清算,卻忽略分析問題的工作;

    關係專一型:指標數與錢的份數相同。

    以上幾種特征既體現出績效考核方法的一些優勢和價值,也反映出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幹擾績效考核的結果。比如,輕計劃重考核型、強業務弱職能型、指標業務化型、指標量化悖論型這幾類往往側重績效的管理技術層麵,因此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層麵;而緊密擁抱型、關係專一型、重算賬輕分析型、激勵缺乏多元化型則屬於管理導向方麵的問題。

    管理者在具體實施績效考核的時候,不僅要針對性地找出合適的考核方法,同時不要盲目相信或者依賴績效考核方法,在必要的時候應該針對自身的發展和執行情況做出調整,完善考核方法,盡量提升考核的效率。

    實施末位淘汰製,增強團隊競爭力

    想要打造一支強大的執行隊伍,就要培養和提升成員的執行力,但是整個團隊的發展時刻都處於變化的狀態,因此團隊需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新陳代謝係統,而且這個係統本身需要維護,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否則將會陷入僵化。

    有家企業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裏人事安排都沒有什麽變動,公司中90%以上的人都是最初的老員工,許多人都認為這家企業很有人情味,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家公司會逐漸陷入僵局。因為整個公司的體製已經慢慢腐朽,尤其是人事管理體製和權力體係慢慢失去了活力。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家企業的執行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差,用不了多久,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

    對於任何一個團隊或者企業來說,想要更長久地維持競爭力,就要打造一支具有持續競爭力的隊伍。這種持續的競爭力源於源源不斷的新力量加入,但是新力量的加入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讓那些老舊的力量淘汰出去,而這種加入和退出可能會涉及公平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容易引發新舊勢力的衝突。為了確保內部的人員更替更加順利,團隊管理者需要打造一套更具活力的循環係統和更新係統。

    這個循環和更新係統就是末位淘汰製,為了保證團隊獲得可持續發展,許多企業都擁有類似的人員更替係統。比如,一些公司會按照績效排名來淘汰員工,如淘汰績效排在最後3%或者5%的人。還有一些公司會將員工劃分成A、B、C、D幾檔,位於D檔的員工將會遭遇淘汰的風險。通用電氣公司有一套著名的“活力曲線”的淘汰製度,公司用強製分配的方法將公司內部的員工分成A、B、C三類,其中A類代表的是20%的頂級人才;B類是普通員工,這一類人大約占了70%;C類員工占了10%,他們屬於公司內部業績最差的員工,這類員工最終要被公司淘汰。

    末位淘汰製一方麵是為了淘汰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員工,另一方麵則是為了警醒人們需要不斷強化和提升自己的執行能力。團隊內部的成員會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確保自己能夠在內部競爭中占據主動。

    作為一種績效考核製度,末位淘汰製符合團隊發展和競爭的需要,這個製度雖然非常殘酷,但是對於團隊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團隊可以順利實現更新換代,從而長久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