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向理,回小向大,

如燈照室,光明通徹。

【公案】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裏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說:“禪師!你認為我太太能從這次佛事①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答說:“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一場佛事,不隻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同沾法益。”

農夫聽了,很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太太非常嬌弱,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不能請您隻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

無相禪師不免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他仍然慈悲地開導說:“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都能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②有回事向理③、回因向果④、回小向大⑤的內容,就如陽光不是隻照耀一人,太陽一出可以照耀大眾萬物;一粒種子落土,可以生長萬千果實。”

禪師看了農夫一眼,接著又說:“同樣的,就如你發心點燃了一根蠟燭,你可以去引燃千千萬萬根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自己本身的這根蠟燭,也不因此而減少光亮。如果人人都能有這樣的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也能因為千萬人的回向,而蒙受許多功德。如此既能利人,於己也無損失,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然頑固地說:“這個教義雖然很好,但我還是想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老是欺負我、害我,如果能把他除去在一切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不禁嚴厲地反問:“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思。

人性的自私狹隘,在這位農夫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來。隻要自己快樂,是自己所得所有,哪管他人的死活。孰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怎能一個人獨享?世間事都有事與理兩麵,事相上雖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隻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舍棄一個,就是舍棄一切。舍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麽呢?

【注釋】

①佛事:謂諸佛教化眾生之事。今指僧尼等所作誦經祈禱、拜懺禮佛等事。

②回向:又作回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③回事向理:把事相上所修一切功德回向真理。

④回因向果:即回轉所修之因行,轉向所求之果。

⑤回小向大:將現前所做善事,回向給所有法界眾生,自利利他。

【思考】

1.試述“回向”的意義和方法。

2.何謂“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

3.試著撰寫一篇讀後心得。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慧斌法師,兗州人,父親名朗,在朝為官,年將近一百歲,法師敬愛其父,覺得沒什麽好報答父親的恩德,隻好在汶水南麵,都城大通道交會處,鑿建一口井,以此功德回向報答父恩。並且樹立碑銘以茲紀念,有“殷憂暮景,見子無期;百年幾日,對此長悲”等感人字句。

——鑿井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