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佛道,先結人緣;

荔枝有緣,即能悟道。

【公案】

兜率從悅禪師曾經參訪過一位有密行①的清素禪師,並得其印可,他對這位老師非常禮敬。

清素禪師曾在石霜楚圓座下久參,平時甚少與人交往。有一次,清素禪師在房內,從悅禪師正好端著荔枝從窗口經過,就恭敬地招呼說:“長老!這是家鄉江西出產的水果,請您老吃幾個吧!”

清素很歡喜地接過荔枝,感慨地說:“自從先師圓寂後,已經很久沒吃過了!”

從悅就問:“長老,您的先師是哪位大德?”

清素回答:“就是石霜楚圓禪師,我在他座下忝為職事十三年。”

從悅禪師非常驚訝地讚歎說:“十三年堪忍職事之役,怎能不得其道呢?”說後,便將所有的荔枝全部供養②給清素長老,又向清素作禮。

清素說:“我因福薄,先師為我授記③後,曾告訴我不可以傳法、傳人。今看你如此謙恭有禮,善解人緣,為此荔枝之緣,我就將先師石霜楚圓禪師的法脈傳給你,現在你將你的心得告訴我。”

從悅禪師就將自己所見一一陳述。

清素開示:“世界是佛魔共有的,你要從佛,不要從魔;這個世界是善惡共有的,你要從善,不要從惡;這個世界是光明、黑暗各擁有一半,你要從光明,不要從黑暗。”

從悅禪師得到印可以後,清素禪師教誡說:“我今為你點破,讓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說承嗣於我,寶峰克文禪師才是你的老師!”

“要學佛道,先結人緣”,佛法在恭敬中求,從悅對前輩恭敬,恭敬中就能得道。古人“一飯之恩,終生不忘”,如清素禪師一荔之賜,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緣,亦禪門之美談也。

【注釋】

①密行:指持戒嚴密的修行或蘊善於內而不外著的修行。

②供養: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

初期教團所受之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為主,稱為四事供養。所行之供養除財供養外,尚有法供養,如以恭敬供養、讚歎供養、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

③授記:謂佛對菩薩或發心修行的人給予將來證果、成佛的預記。

【思考】

1.清素禪師為何願意將法傳給從悅禪師?

2.為什麽佛法在恭敬中求?

3.試舉一則“一飯之恩,終生不忘”的故事。

【延伸——緇門崇行錄】

宋朝懷深慈受禪師,有一天在小參時,開示徒眾說:“大家千萬要忘卻名和利,以恬淡為樂,世間名利心減少了,道念自然就會滋長了。像扁擔山和尚一輩子拾櫟樹的果實充饑,永嘉大師不吃用鋤頭耕種的菜,因為耕鋤唯恐傷害泥土的微小生物;惠休和尚三十年來隻穿一雙羅漢鞋,遇到地皮不堅硬的路時就打赤腳。你們今天衣食不缺,肚子還沒餓就吃飯,天氣還沒冷就加衣,身體還沒髒就洗澡,還沒到睡覺時間就睡了;能夠洞察一切,辨別真妄的眼力都還沒有,況且心裏頭的煩惱不斷,如何消受得了這樣的福報呢?”

——誨眾清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