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利求名空自忙,名利二字陷人坑;

急須返照娘生麵,一片靈心是覺皇。

【公案】

日本明治時代,有一位信徒到寺院裏來求助維室默仙禪師,說他的太太非常慳吝貪婪,從來都不肯布施、做善事,懇求禪師幫忙指點教化。

信徒熱誠地將默仙禪師親自迎請到家中,隻見這位信徒的太太雖然也出來迎接,與禪師談話,可是雙方聊了很久,她卻連一杯茶水都舍不得倒。默仙禪師明白這位女主人確實慳貪,於是就握著一個拳頭對她說:“夫人,請看我這隻手,如果我天天緊緊地握拳,您覺得如何呢?”

夫人回答說:“如果手天天都這個樣子,這是畸形!”

默仙禪師接著把手張開,繼續問說:“那麽,假如我的手天天都伸直而不彎曲呢?”

夫人回答說:“這同樣也是畸形啊!”

默仙禪師聽了,點頭稱許說:“一點兒也不錯,這都是畸形。對錢隻知道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隻懂得給人,不知道儲蓄,這也是畸形。錢財要流通,大家才能共同創造幸福的生活。”

這位夫人在默仙禪師巧妙的比喻下,對為人處世和用財之道終有所悟。

世間有人過分貪財,有人過分施舍,這些都不合佛教的中道之義。慳貪的人應知喜舍結緣,才是發財的方法,不播種,哪裏有收成?布施的人要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形下布施,假如生活艱難,還拿錢財去幫助別人,不顧家庭生計,這也是不淨之施。

【思考】

1.試述本文之大意。

2.禪師如何教化信徒的妻子?

3.為什麽說喜舍結緣是發財之道?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道宣律師,俗姓錢。初跟師父聽戒律一遍,就想四處行腳參學,他師父嗬斥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修行哪有那麽容易,你以為戒律聽一遍就夠了嗎?學佛不入心,任你走遍天涯海角,參遍高僧大德,還是不會開悟的。”於是,一部《四分律》他整整聽了十遍。後來道宣律師終生持戒嚴密,世所稀有。

有一天中夜,律師走在西明寺行道上,碰到石階而跌倒,突然有穿戰甲的天神扶著他,因此問他是何神。神回答說:“我是西方廣目天王之子哪吒。因為大師戒律德行高超,所以一直護衛著您。”道宣律師於是請問他佛在世時的一些事情,哪吒逐條回答律師的問題;並以佛牙、寶掌相贈以表征信。道宣律師久居終南,弘揚戒律,故號“南山教主”,皇上追封為“澄照律師”。

戒律不是很玄奧的義理,宣公也不是鈍根器的人,為何要他聽十遍呢?因為戒是修道的根本,為的是要深入肌髓,浸漬日久而堅固不忘。今受戒者,受完之後,就將戒本束之高閣,尚不能了解其粗略的含義,更不用說是師父講十遍,弟子聽十遍了,我因此知道宣公的師父不是普通人,而其門下出大賢,也是其來有自啊!

——天神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