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公案】

黃檗希運禪師自幼出家為僧,後來得道開悟,開創黃檗山,是中國禪宗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有一次遊天台山時,碰到一位舉止非常奇特的同參,兩人相約一同到處參學。當他們來到一條小溪前時,正好溪水暴漲,這位同參叫黃檗禪師一起渡河。黃檗禪師道:“溪水這麽急,能渡過去嗎?”

同參沒有回答,隻是提高褲腳過河。過河時,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樣輕鬆自如,不但邊走邊笑,還邊回頭招呼黃檗:“來呀,來呀!”

黃檗禪師見狀嗬斥道:“嘿!你這小乘①自了漢②。早知你有神通,便把你的腳跟砍斷。”

同參被他嗬斥的語言感動,尊敬讚歎:“你真是大乘③法器④。”說著便消失了。

佛教裏有大乘、小乘,小乘先重自度,大乘則重度他。就像我們要到其他地方去,小車隻能載少數人,大車則能載很多人。這位同參是一位小乘的聖者,見到溪水暴漲,自己渡河過去,卻沒有幫忙別人,所以佛教裏經常批評小乘的聖者,縱然他們得道,也不及初發心的大乘修行者。因為小乘“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為也”的作風,永遠不能成佛。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薩發心。

有些人一入佛門,歡喜閉關,就住到山裏。其實,沒有先累積很多的福德因緣如何悟道?就算得道了,難道忍心讓眾生在生死中沉淪?希望參禪的學人能發大乘心,行菩薩道,所謂“道在眾生中求”,離開了菩提心,怎麽能成就無上佛道呢?

【注釋】

①小乘:又作聲聞乘。指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脫”。

②自了漢:指無利他之念,唯圖自身之利益者;即抱持獨善其身主義者。

③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

④法器:指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思考】

1.為什麽自了漢會讚歎黃檗禪師是大乘法器?

2.何以說“道在眾生中求”?

3.請分享“自己未度,先能度人”的故事。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曇選法師,高陽(今河北)人,住在興國寺。生性慈善,喜好救濟別人,從不積蓄財物。購置了一個大鍋,把自己和乞丐們的食物一起放到鍋子裏熬成濃稀飯,並且親手替他們盛粥,和他們坐在一起吃,就這樣過了很多年。看到容貌消瘦又穿著破爛衣服的人,他就會憐憫地流下淚來,悲傷難過之情無法抑製。

——贍濟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