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似悟,對境生迷;

心境自轉,方為正道。

【公案】

有位青年脾氣非常暴躁、易怒,並且逞強好鬥,經常與人打架,所以人見人怕,人見人厭。

有一天,這位青年無意中遊蕩到大德寺,碰巧聽到一休宗純禪師正在說法,他好奇地走過去聽,聽後非常感動。

當一休禪師說法結束,這位青年跪在禪師麵前痛哭流涕,懺悔往昔全非,發願重新做人。

他對禪師說:“師父,我以後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就算是別人把唾沫吐在我臉上,我也默默地忍受,自己把它擦掉。”

這個青年說完發自內心的懺悔後,一休禪師就說:“唉!臉上的唾沫何必拭去?讓它自己幹了就好。”

這位青年聽了就說:“這怎麽可能?我為什麽要這樣忍耐呢?”

“這沒有什麽可能不可能,就把它當作蚊蟲停在臉上叮了一下,不值得打它,受了人家的唾沫,也不是什麽侮辱,你還是以微笑接受好了!”一休說。

“如果對方不是吐沫,而是用拳頭打過來,那我們該怎麽辦呢?”這位青年問。

“一樣啊!不要在意,這隻不過是一拳而已。”

青年聽了以後,認為一休禪師說得太豈有此理,忍耐不住,舉拳向一休禪師的頭上打去,然後問一休禪師:“和尚,現在你覺得怎樣?”

一休禪師若無其事,反而非常關切地對青年說:“朋友,我的頭硬得像石頭,沒有什麽感覺,倒是你的手會不會痛啊?”

青年終於無話可說,被禪師的身教深深感動。

世界上無論什麽事,說很容易,做卻很難。說不發脾氣,但境界一來,克製不了怒火,就忘記了自己的誓言。

禪者用禪心說話,用禪心做事,說到做到,言行一致!

【思考】

1.試述“不要拂拭”背後真正的含義。

2.什麽事讓你覺得“說很容易,做卻很難”?

3.你從這則公案中學到什麽?

【延伸——緇門崇行錄】

南朝梁代道超法師,吳郡人,見旻法師學問義解海內無雙,心生向往,想要學得和他一樣;於是奮發向上,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有一天夢見有人對他說:“旻法師在過去毗婆屍佛時已能講經說法,你剛開始學佛修行,怎能和他相比呢?但是隻要自己更加努力用功,不怕不隨著自己的根器而有所領悟和成就。”於是道超法師更加用功修行,不久終於洞然明白佛法的真義。

——勤苦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