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公案】

有一天,天剛破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朱友峰居士,興衝衝地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到大佛寺,想以花果供佛,並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撞個滿懷,將他捧著的花果撞翻了一地。

朱友峰忍不住斥責說:“你看!你這麽粗氣,將我要供佛的水果鮮花全撞翻了,你得給我一個交代。”

而撞到人的李南山居士,也不滿地說:“撞都已經撞壞了,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幹嗎那麽生氣?”

朱友峰聽了火氣更大,就說:“你這是什麽態度?自己錯了還怪人?”

正當兩人互相大聲地指責對方時,廣圄禪師正好經過佛殿,就將兩人帶到一旁,問明原委,並開示道:“莽撞的行走固然不應該,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不對,這些都是愚蠢的行為。人要能坦白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這才是學佛人應有的態度,這才是一個智者。”

廣圄禪師接著又說:“我們在這個世間生存,必須協調的事情太多了,例如,在生活上如何與親族朋友取得協調;在學習上如何與師長同學取得溝通;在經濟上如何量入為出;在家庭裏如何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才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隻為了一點兒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聽了禪師的一番話後,李南山首先開口說:“禪師,我錯了,我太冒失了。”說著,便轉身向朱友峰道歉,“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癡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說:“其實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為了一點兒小事就發脾氣,未免太幼稚了!”廣圄禪師的一席話,終於感動了這兩位爭強好鬥之人。

禪有時候唱高調,有時候也低調行事,連勸解爭執,禪都能派上用場。

【思考】

1.文中提到,生活中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麵有哪些?

2.承上題,你如何在這些生活層麵上取得協調?

3.生活中,你是否會不承認己過,或不接受他人道歉?試分享。

【延伸——緇門崇行錄】

佛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到珍珠店乞食。

當時珍珠師剛好在為國王穿珠鏈,於是就先放下手邊的工作,進去取食,可是珍珠沒放好,不小心滾到地麵,一隻鵝剛巧經過,一骨碌把珍珠吞進肚子裏。珠師拿食物出來時,立刻發現珍珠不見了,懷疑是比丘偷走了。比丘怕鵝被殺,所以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任由珠師捶打,打到流血了,那隻鵝又來舐血,珠師怒氣未消,遷怒到鵝的身上,結果把鵝給活活打死了。

這時,比丘不禁悲傷地流下淚來,珠師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為什麽打你的時候你不哭?鵝死了反而哭呢?”比丘就告訴他原委,珠師聽了大受感動,向比丘禮拜懺悔。

——忍苦護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