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公案】

龍虎寺禪院聚集了許多青年學僧,他們正在寺院的國牆上草擬一幅龍爭虎鬥的壁畫。圖中,龍在雲端盤旋,正作勢往下衝;老虎盤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已修改多次,學僧們總認為畫中的動態不足。

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麵回來,學僧們就請禪師對這幅壁畫表示一下意見。

無德禪師仔細觀看後,就說:“畫得很好!但是,龍與虎的特性沒有掌握住。龍在攻擊之前,頭會向後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會向下壓低。龍頸後屈的角度越大,虎頭越貼近地麵,就衝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歡喜受教,齊聲說:“老師真是一語道破,原來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而且虎頭也抬得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於是借機開示:“學僧們,為人處世,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必須退一步地準備之後,才能衝得更遠;謙卑地反省之後,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又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地說:“你們且聽我一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諸位仁者,能會意嗎?”

學僧們至此,似有所悟。

禪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麵,他們有時頂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龍抬頭、虎前撲;但有時也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所謂進退有據,高低有時也。

龍為獸中之靈,虎為獸中之王,禪者乃人中之賢。同樣都要以退為進,以伏為高,以謙為尚。以此原則來參禪修道,為人處世,不是也很相宜嗎?

【思考】

1.試述龍與虎的特性。

2.為什麽退步的人能向前,謙卑的人能更高?

3.請分享一則“以退為進”的故事。

【延伸——緇門崇行錄】

北齊僧稠大師時負盛名,文宣帝經常率領左右隨從及侍衛到寺院,大師一向都在寮房靜坐,不去迎接也不去送行。他的弟子直言規勸他對皇帝還是要卑躬些為好,大師回答說:“昔日賓度羅尊者就因為走出門外七步迎接優填王,致使優填王失國七年;我的德行雖比不上賓度羅尊者,但也不敢破壞出家人的形象,隻冀望皇帝因恭敬三寶而獲得福報罷了。”因此,天下人對大師清高的德行更加崇仰,稱他為“稠禪師”。

——駕不迎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