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自我,不隨生死;

不計有無,即為解脫。

【公案】

雲岩曇晟禪師與長沙的道吾圓智禪師,同是藥山惟儼禪師的弟子,兩人非常要好。道吾禪師四十六歲才出家,比雲岩禪師大了十一歲。

有一天,雲岩禪師生病,道吾禪師去探望時問他:“離卻這個殼漏子①,向什麽處再得相見?”意思是:往生以後,我們在哪裏相見?

雲岩禪師毫不遲疑地回答:“不生不滅②處相見。”

道吾禪師不以為然,提出不同的意見:“何不道非不生不滅處相見?”

說完也不等雲岩的回答,拿起鬥笠便往外頭走去。雲岩禪師叫道:“請停一下再走,我還有話請教。你拿鬥笠做什麽?”

“有用處!”

雲岩禪師追問:“風雨來時,做麽用?”意思是,大風大雨時,一頂鬥笠有什麽用?

道吾禪師答:“覆蓋著。”

雲岩禪師:“他還受覆蓋也無?”

道吾說:“雖然如此,要且無漏③。”

雲岩禪師病愈後,口渴煎茶。

道吾禪師問:“煎茶給誰吃?”

雲岩答:“有一個人要吃!”

“為什麽他自己不煎?”

雲岩回答:“還好有我在!”

雲岩和道吾是同門師兄弟,道風卻不同。道吾活潑熱情,雲岩古板冷清,但二人在修道上互勉互勵,彼此心中從無芥蒂。二人談論生死,有道在生滅處相見,有道在無生滅處相見。生滅與不生滅,其實在禪者心中一如也。

道吾拿一鬥笠,是讓本性無漏也。在佛法裏,漏就是煩惱的意思。能無漏,就是遠離煩惱,即為完人。病中的雲岩論生死,非常淡然。煎茶時道“還好有我在”,如此肯定自我,不墮生死,不計有無,這就是禪的解脫。

【注釋】

①殼漏子:比喻人之身軀。又作可漏子。

②不生不滅:乃“生滅”之相對詞。為常住之意。據《般若心經》謂,此世一切之存在有“無實體”之特性,不生亦不滅。此一思想萌芽於佛教以前之印度社會,後成為佛教根本教義之一。

③無漏:漏,乃煩惱之異名。指遠離一切煩惱根源之法。

【思考】

1.雲岩禪師說的“還好有我在”的含義為何?

2.試列舉三種遠離煩惱的方法。

3.試論何為你心中的“肯定自我,不墮生死”。

【延伸——緇門崇行錄】

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中印度人,隨緣雲水度眾。到了荊州時,譙王請大師講《華嚴》等經,大師自忖不諳華語,無法勝任,於是日夜禮懺,祈求觀世音菩薩加被。有一天晚上,他忽然夢見一位白衣人手持著劍,並擎著一顆人頭來,問說:“你有什麽擔憂的事?”大師據實把這件事告訴他。那人立即揮劍砍去求那跋陀羅的頭,安上新的腦袋,大師霍然驚醒,從此之後,就完全通曉華語音義,開始講經弘法。

——夢中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