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從和合中集體創作。現今社會講究集體創作,重視團隊精神。個人一枝獨秀,成就有限;集合大眾的力量與智能,才能創造非凡的成果。常言“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佛教也講“眾緣和合”,花草樹木需要陽光、空氣、水方能成熟,一件產品需要材料、機器、人力才能完成,一部戲劇需要導演、編劇、演員始能開演。因此,人與人之間,不但要融合,更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成就大事。

    第八,從認同中自我享有。自我肯定固然重要,受他人認同,從認同中自我享有,更是必需。反之,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同,純粹孤芳自賞,便缺少一份成就感。如同女子初嫁夫家,要學習“洗手持作羹”,才能獲得家族的認同,進而自我享有。此外,想要被人認同,要先學會認同別人,懂得相互包容尊重、彼此關愛、立場互換,才是真正的同體共生。

    第九,從謙和中友愛尊重。與人相處要謙虛和藹;做事要有生氣,處人要有和氣。羅素說:“偉大的人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到他們的不足。”因此,一個人即使在聰明才智、經濟能力等方麵占了優勢,也要懂得謙和,慚愧自己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如此對人友愛尊重,別人同樣會尊重你。

    第十,從信仰中發覺自我。人應該要有信仰,好比對自己人格的信仰、對道德的信仰、對原則的信仰,甚至對某某主義的信仰、對學術思想的信仰、對宗教的信仰等。不論你的信仰是什麽,都要能建立正知正見;不管你的信仰是什麽,都要能發覺自我,發覺自我本性裏的尊嚴、本性裏的寶藏、本性裏的般若智慧。

    第十一,從平和中進取奮發。世間凡事“以和為貴”,所謂“和”並不是整日無所事事,終日閑蕩,與世無爭。“和”有積極的意義:人要以“平和”為基礎,進而從平和中進取奮發,那麽所作所為就不會違背良心,也不會為是是非非所幹擾了。

    第十二,從威儀中端嚴禮敬。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威儀不但能夠收攝修道人的身心,也是一種無言的身教,然而唯有注重內在的修養才能永久有莊嚴形象。有威儀,舉手投足都是智慧的展現,自然就會受到眾人的尊敬了。

    ·佛光菜根譚·

    做人,要受教、受氣、受苦;

    修身,要改言、改性、改心;

    行事,要敢做、敢說、敢當;

    學習,要思想、思考、思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