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有位宰相,氣度寬宏,行忍功夫到家。有一天,弟弟要到外地去做官,來向哥哥告辭,哥哥說:“你脾氣不好,此行我擔心你的事業不能順利。”弟弟說:“不會啦!這次我聽哥哥的教導,別人給我的譏諷毀謗我都不會計較!”“真的嗎?假使有一個人在你臉上吐一口口水,那你怎麽辦?”“我一定照哥哥的指示去做,不和他計較,把口水擦幹就算了!”哥哥聽了,頓了一下,又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就不是這樣做。別人所以對你唾麵,就是因為不高興你,你把他擦了,那麽他會更不高興。這種情形之下該怎麽辦呢?讓它自己幹了,不必用手去擦,這才算是到達忍耐的上乘功夫。”

    做人難,處事難,其實世間有什麽事不難?因為世道多艱難,所以坊間有很多關於處世箴言、處世之道、處世哲學的專書。以下針對處世之道提出十事作為參考:

    一、堅定而不固執。人與人相處,要靠語言溝通。說話最怕囉唆,言不及義,所以語言要簡單扼要,尤其語意堅定,不可模棱兩可,但是語氣要委婉,不可固執己見,以免經常與人引生口角。

    二、忍讓而不軟弱。與人談話議事,不是一再虛與委蛇,一味地講客氣話;說話固然不能太強硬,但也不能軟弱無力,自己的立場要堅定。隻是必須注意禮貌,講話修辭造句,要回避尖銳的語句,即使有意見提出,也要讓人聽了能歡喜接受,才是上策。

    三、謹慎而不膽小。人與人交往時,如果交情不到,說話要謹慎注意,不要有語病讓人抓著小辮子,必須謹慎,以防落人口實。但是也不是遇事退縮膽小,自己要有自信,不要膽怯,當嚴則嚴,尤其應該拒絕的事要勇敢說明白,以免事後反悔。

    四、勇敢而不魯莽。處事能見義勇為,讓人感到你是一個勇敢的人,可以擔當責任,能夠護持大眾,肯於承擔而不畏首畏尾固然很好;但是也不能魯莽行事,凡事要冷靜思考,慎下決定,才能圓滿周全。

    五、沉著而不呆板。說話、做事、待人,都應該沉著、穩健,但不是遲緩、呆板,一副手足無所措的樣子,讓人替你緊張,為你同情。尤其當得沉著時,不要輕易發言,不要輕率行事,要沉著地看看周圍的氣氛,時時關照在大眾中我會得罪別人嗎?我的承諾適當嗎?能如此就算沉著而不呆板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