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童年的時候,母親指著我說:“你這個八折貨。”這是家鄉罵人的話,意指人的質量不好,如同隻能打八折的貨品一樣。母親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直至今日,我仍然時常提醒自己,待人處事不能打折扣,必須全心全意,希望能減少慚愧與苦惱的遺憾。

世間的人事變化,好壞都難以料其因果,例如美人紅顏薄命,遭遇諸多不幸;高官厚祿一旦落難潦倒,可能三餐都難以為繼。所以世界之大,大地山河,世事人情,都可以引為殷鑒。茲舉足為吾人引以為鑒的事例如下:

一、以銅鏡為鑒。人平時看不到自己,唯有透過鏡子才能看清自己的麵容、衣履、行儀是否整齊、端莊,所以古人說“以銅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人不但要以有形的銅鏡為鑒,心中更要有一麵無形的鏡子,時時修正自己的言行,做人才能合宜合度。

二、以流水為鑒。流水變化無窮,但其不變的定律是:水靜必清、水動有力、水深不溢、水廣能容。因此,若以人比水,做人要可廣、可深、可動、可靜,自然能成為一個有水準、有深度的人。

三、以世事為鑒。世間事禍福無常,貧富不定,總是難以逆料,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但是人在經曆世事磨煉後,盡管吃了多少虧、上過多少當,隻要能從中獲取經驗,就能不斷成長,也才能懂得如何做人處世。

四、以人情為鑒。人情反複,隨著人的性格變化無窮:有的人對滴水之恩,湧泉以報;有的人見風轉舵,過河拆橋。所以有人形容人情之薄,薄如紙張。一般人隻有利害,不重情義,所以不能不以人情為鑒。

五、以曆史為鑒。在曆史的長河裏,多少朝代的興衰隆替,都能讓後來的人“以古鑒今”,甚至從曆史的軌跡裏也能看出人生的起落。所謂萬貫家財,富不及三代,一無所有的鄉村小子也可以奮鬥成為百萬富翁。因此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六、以生死為鑒。人之一生,數十寒暑,無常一到,再多的親人財富也挽不回一命。人之一生,盡管聰明才幹,僮仆如雲,但是無常一到,誰也代替不了。所以,生死之可怕,人人皆知;能以生死為鑒,自然可以看透人生。

七、以因果為鑒。因果是世間最公平的裁判,因果不但最現實,也最沒有折扣。所謂“如是因,招感如是果”,一般人在造因的時候,毫不顧忌,一旦苦果來臨,則懊悔晚矣!所以善惡因果必然有報,怎能不以因果為鑒呢?

八、以無常為鑒。世間,不管國家、團體、個人、家庭,甚至山河大地、蟲魚鳥獸,所有一切萬法最後終將歸於無常。即使英雄好漢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乃至遠攻近伐、帝國版圖橫越歐亞非三洲的亞曆山大大帝,也都隻活到三十幾歲就抱憾而亡。所以世事無常,猶如曇花一現,這還不夠吾人深自警惕的嗎?

從上麵的諸多殷鑒看來,可知世人雖然喜歡求強、求好、求多、求大,但是這樣的人生,曆史上又能找到幾人呢?所以我們能認清世事,則萬事萬物都可以當成我們的殷鑒,都能啟示我們:人生當精進時要勇敢擔負起責任,當放下時則要及時收手回頭。世間事無一不是我們的一麵鏡子,我們在這一麵鏡子的窺照下,自己何去何從,還能不了然於心嗎?

·佛光菜根譚·

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以病為鑒,可以起正念;

以法為鑒,可以生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