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親鸞上人9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說:“你還這麽年少,為什麽要出家呢?”親鸞說:“我雖然隻有9歲,父母卻已雙亡,我不知道為什麽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麽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為了探索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誌願:“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等明日一大早,再為你剃度吧。”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還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你那麽年高,你也不能保證你明早起床時是否還活著。”慈鎮禪師聽了這話,拍手叫好,滿心歡喜:“對!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

社會上有很多種人,有好人、壞人、善人、惡人。就算是好人當中,也可分出次第。例如一等人,很能幹,也沒有脾氣;二等人,很能幹,脾氣也很大;三等人,不能幹,也沒有脾氣;劣等人,不能幹,脾氣卻很大。另外,有慈悲有智慧,是一等人;有慈悲無智慧,是二等人;有智慧無慈悲,是三等人;無慈悲無智慧,是劣等人。除此之外,“人的次第”還可分出四等,以下說明之:

第一,重信守諾是第一等人。信用是一個人無形的資產,季布的“一諾千金”,可見誠信對人的重要。有的人對自己的信用很重視,對自己許下的諾言很信守;有時為了履行信用,不惜一切地辛苦付出,為了遵守承諾,不惜一切地犧牲。對於信用、諾言都能堅守的人,這是第一等人。

第二,光明磊落是第二等人。人際相處對待,如果能夠做到坦坦蕩蕩、磊落自在,互相都以一顆真摯良善、清淨無染、無私無我的心相向,這就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華。因此,一個行為光明磊落、心胸坦蕩無私的人,是有君子風範的人物,也是英雄豪傑的典型,這是第二等人。

第三,聰明才辯是第三等人。有的人口才犀利,聰明能幹,但是不夠內斂、厚重,總喜歡在講話、做事當中,不時賣弄一些聰明,玩弄一些才華,表示他的能力勝過你、比你強、比你好。這種人雖有聰明才辯,總是世智辯聰,在做人方麵還是很膚淺不足,不夠成熟,所以是第三等人。

第四,自私自利是第四等人。一念為己,成就有限;一念為人,廣結善緣。心中有人,為人著想,這是做人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如果心中有我無人,必然待人嚴苛,凡事隻顧自己,不管他人,如此自私自利的人,屬於第四等人。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戰勝敵人,而是戰勝自己。生命的光榮,不在於受時人的讚美,而在於能為後人所效法。所以,人生的價值要靠自我創造。一個人隻要肯負責任,就是能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都是庸才。因此,人有次第,我們自己是屬於哪一等人,有時候不妨自我評鑒一番。

·佛光菜根譚·

生活中,值遇黑暗,才能顯出光明的可貴;

正義時,受到毀謗,才能顯出人格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