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本來是個藝術家,後來出家修行,他所過的生活就是藝術的生活。一條毛巾用10年,有些破損,朋友要送他新的,他說還可用,鞋子也是如此。吃的東西有時太鹹,就說鹹自有鹹的味道。住的地方又髒又臭,又有跳蚤,他卻說沒關係,隻有幾隻而已。外在環境對他來說全無影響。

水的性格,屈伸自如,婉轉自在,很值得吾人學習。

一、可彎可直。一般正常的情況下,所有流水都是直流;一旦遇到阻礙,則會自動轉彎。所以人生應該學習流水當直則直,當彎則彎;如果隻能直行,遇到阻礙還不懂得轉彎,必然到處碰壁,前途多舛。

二、可深可淺。流水都是順勢而行,無論江湖河海,都是遇深則深,遇淺則淺。正如一些文人學者探討義理,當淺則以通俗講座演說,當深也可以用長篇大論詮釋奧義,所以佛法裏有“三獸渡河”,說明跡有深淺,水無深淺也。

三、可剛可柔。水在一般清淺的池塘、溪流裏,總是溫柔平和地任人嬉戲遊玩,但是一旦流到地勢落差很大的懸崖峭壁,形成湍急的瀑布,則浩浩乎如萬馬奔騰,一瀉千裏,無可阻擋。這也好似自古英雄有剛柔並濟的性格,才能成為大英雄也。

四、可出可入。所謂流水,可以流動自如,你想把它引入到水庫裏蓄存,隻要有渠道,它會依照指引前進;你想將它引出灌溉,隻要打開閘門,它也毫不滯留,所以水遂人願,可見一斑。

五、可載可沉。“水能載舟”,不隻大如軍艦,小如一葉扁舟,都可以在水上航行,一個泳技高超的人,也可以在水中悠然自在,隨水漂流。但是,如果不諳水性,則可能在水中遭到滅頂之禍,所以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人水相處,也須知性。

六、可洗可喝。一般旅人行走在外,又熱又渴時,忽然見到麵前有條小河,總會快步向前,先用雙手掬水而飲,接著捧水洗臉,頓時疲累全消。做人要像水一樣,能夠濟人之需,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七、可淨可穢。水的本身,隻要不受外物汙染,它能常保潔淨,供人飲用;假如不懂得愛惜它,讓它受到汙染,它也是逆來順受。隻是淨水一滴,能夠增長生機;汙水一滴,可能傳染疾病。所以,做人要像淨水善利萬物,千萬不要如汙水一樣,成為傳染源。

八、可敬可畏。水可以滋潤萬物,可以解除眾生的乏渴,可以洗滌大地的汙穢,有了水,大地才有生機,生命才能維持。對於水的恩惠,總是令人感念。但是如果不幸屋漏偏逢連夜雨,大雨成災,海水倒灌,人畜受損,農地廢耕,也會令人感到畏懼。所以做人要受人尊敬,但不要令人畏懼。

佛教講“無情說法有情聽”,水的啟示也是一種無言的說法,希望人人都能如蘇東坡一樣,都能領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智慧。

·佛光菜根譚·

平心靜氣,心情自然好;

虛心謙下,人緣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