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裏,奉獻、服務,從公益中能收入多少,才能平衡自己的支出?有的人先講究收入而酌量支出;有的人先盡量播種,希望他日收成會好!先收?先支?後支?後收?這就要看你的策劃、預算本領的高低了!

    經濟學上有一個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訣,那就是“開源節流”。開源節流,到底要開什麽源、節什麽流呢?

    首先我們要開佛法之源,佛法就是我們的源頭,有佛法就有慈悲,就有智慧。一個人即使物質生活欠缺,隻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會變得充實、富有。我們要有佛法,點亮一盞歡喜的燈、信仰的燈,內心有了歡喜、信仰,比世界上有形的財富更為重要。

    節流,就是要節省我們的用錢,節製我們的貪心。我一生自覺自己不要錢,也不好買東西;因為我不要錢,不好買東西,所以我有錢建設佛光山。我“以無為有”,淡泊就是我的節流,愛惜時間就是我的節流,每一個信徒的發心,我珍惜它寶貴它,就是我的節流。

    開源節流其實不一定隻是金錢,每一個人的生涯規劃也少不了開源節流。例如創新一種事業,先要評估,我在這項事業上要投入多少。政府一年高達千萬億元的預算,也要有人統籌分配,政府的各個部門才能順利運作。

    開源節流的方法很多,有的人在家中庭院裏種上幾棵菜蔬,吃時不必花錢購買,也是一種開源節流;有的人從山邊引水到廚下,無須動用自來水,一年也能節省不少開支;營造家庭和諧、幽默、讚美的氛圍,使全家每一分子都能其樂融融,乃至人人奉公守法,不浪費社會資源,平時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節約用水,這都是開源節流;現在家家幾乎都有冷氣機,懂得把冷氣設在一定室溫下,不要經常動用開關,這也是一種節約能源的方法;把每日產生的垃圾資源回收,除了節約能源,還能增加一筆額外收入呢。

    平時多結交一些朋友,多發心擔任義工,多培養與別人互動的因緣,這是社會人際關係的開源節流。不用的物品,能省則省,少了堆置的擁擠,多了空曠的簡樸,這也是開源節流。對自己不當看的東西不看,免得視力疲倦;不當聽的語言不聽,免得聽出是非煩惱;不當做的不做,免得造業;不當想的不想,免得心煩意亂。節製我們的貪欲、嗔恨心,節製我們的口德,不要亂說話,這都是身體的開源節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