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很聰明,能夠完成許多動物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像建造高樓大廈,做衣服,發明各種交通工具、電器產品、電子網路通訊等等。但是人類的能力和成果,大都需要依靠工具或機器才能發揮,而非肉體本身即能達成,最簡單的例子,鳥類能在空中自在飛翔,人類則須靠飛機、直升機才有辦法升空。

    此外,人類孕育一個世代子孫大約需要二十年至三十年,可說是所有動物中最耗時的,反觀果蠅隻需要兩周,細菌不到一小時就子孫滿堂。其實,大部分動物都各自具備人類無法相比的超凡本領。

    昆蟲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飛行家”,早在三億年以前,它們就已飛上天空了。根據《觀念生物學》書裏的說法,昆蟲早期的翅膀很短,不能飛翔,隻是用來吸收太陽能,以提高體溫和活動能力,經過長期的進化,它們的翅膀才達到可以飛行的長度。這就印證了法國動物學家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1829)著名的“用進廢退”學說,他說:“凡是還未達到其發展限度的動物,它的任何一個器官利用的次數越多,就會促使這個器官鞏固、發展並增大起來,而且其能力的進步與使用的時間成正比。”

    依照拉馬克的理論,長頸鹿也是因較低樹枝的葉子吃光了,為了要吃到高處的葉子,便拚命伸長脖子去吃,於是愈拉愈長,這個性狀遺傳下去,長頸鹿就有了長長的脖子。

    撇開拉馬克提出的“生物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導致生命愈變愈複雜”的“用進廢退”說,或達爾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物競天擇”說在一旁,演化至今日的動物,確實具備各式各樣超越人類想象的才能。

    例如駱駝具有極強的耐旱能力。一般而言,人如果失水達體重的百分之五以上,會知覺紊亂;失水達百分之十時,會引起神精錯亂,耳朵失聽,痛覺消失;失水達百分之十二,就會嚴重中暑而死亡。反觀沙漠中的駱駝,如果沒有補充水分,八天後體重會減少一百公斤,相當於它們體重的百分之二十二。處於脫水狀態的駱駝,雖然身體衰弱,肌肉褶皺,腹部塌陷,但是仍沒有生命危險,一旦有水喝,會馬上恢複體力。而且它們還具有“豪飲”的能力,可以在二十分鍾之內喝下一百升以上的水。

    鴿子具有優秀的歸巢本領,它們能以九十公裏的時速,從一千公裏的遠處飛回原來的棲居地。不隻是鴿子,許多候鳥在遷徙時都有“定向識途”的本能,有的候鳥甚至每年幾乎都在同一季節的同一月、同一日飛到同一地點。杜甫詩雲:“故國霜前白雁來。”看到白雁飛來,就知道霜期即將來到,所以河北人稱這種白雁為“霜信”。

    這些候鳥在長距離遷徙時是靠什麽來辨識方位呢?根據學者的研究,發現候鳥是利用日月星辰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場,來作飛行的羅盤、定向識途的標誌。它們這種不用依靠任何儀器,能長途飛行而不迷失的本領實在令人佩服。

    除了候鳥,鮭魚也是不會迷路的識途老馬。鮭魚在一定的河川產卵,兩個月後卵孵化,春天來臨時,小魚會沿著河流下溯遊入海洋,四年後,這些魚又會逆流遊回原來的那條河流產卵。有人研究說,鮭魚能記憶自己誕生的河流的氣味,憑著這股記憶,它們可以從大海旅行一千多公裏之遙回到故鄉的河川。

    同樣的,青蛙雖然嗅覺不發達,但也能分辨池塘邊、地麵上的濕氣味道,出門之後,總會回到自己出生、裝著家鄉池水的池塘,絕不會回錯家!有些狗、貓、馬及馴化的動物,也擁有很好的方向感,無論多遠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與動物們相比,人類在這方麵就遜色多了,不隻會迷失人生道路,更會忘記自己的“本家”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