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橢圓形的身材和左右搖擺蹣跚行走的模樣,很令人憐愛。企鵝媽媽下完蛋後,它就把蛋交給企鵝爸爸,自己則長途跋涉到不結冰的海岸,為未來的寶寶尋找食物。負責孵蛋的企鵝爸爸會把蛋擺在兩腳之間,用它厚厚的皮下脂肪輕輕蓋住。在冰天雪地中,企鵝爸爸如老僧入定般不動不吃達六十天,等到小企鵝孵出時,企鵝爸爸已精疲力盡、形銷骨立,體重竟因此減輕了五分之二。這時出外覓食的企鵝媽媽就會帶著食物及時趕回來,接著由餓壞的企鵝爸爸開始出外覓食給寶寶吃。小企鵝就是這樣在父母親的細心嗬護下慢慢長大。

澳洲草原上有一種野羊,在看到另一隻野羊死時,會悲傷地哀鳴,並用頭上的角用力地撞擊樹幹,以表示對同伴的哀悼。

動物不但有情義,而且有佛心,能與人感應道交。在《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二中記載,唐朝法融禪師十九歲就學通經史,後來放棄儒學,落發隱居在牛頭山幽棲寺。禪師精進用功,修行有成,林中百鳥有靈,銜花供養禪師,於是有了“百鳥銜花”的美談。

“虎溪三嘯”的典故,也是動物有佛心的最佳實例。慧遠大師定居廬山東林寺時,發願三十年不踏出山門一步,送客若超過虎溪,山中老虎會發出吼叫聲。有一回,陶淵明、陸靜修來訪大師,三人相談契機,不覺超過虎溪,直至吼聲傳來,慧遠大師才警覺起來,三人於是相視而笑。

動物與人相伴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有了上百萬年的時間,毋庸置疑,它們已經成了人類存在的一部分,甚至是人類血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