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的立場,對上而言,自己是下屬;對下而言,自己則是上司。麵對這種忽上忽下、不上不下、既上又下的變動性,你應該清清楚楚地隨時做合理的調整,以免角色混淆,變成不清不楚,讓自己受到巨大的傷害。

要清清楚楚地掌握事實,必須重視資料的搜集。但是,搜集一大堆沒有用的資料簡直就是浪費,所以要確立目標,搜集有用的資料,按主題分類整理,並且分析判斷資料的內容,才能夠充分活用。

資料分析的過程中,必然發現若幹問題,趕快進一步去加深了解,並且聽聽現場人員的意見,匯集起來,再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來擬定對策。有了腹案,帶著它去向上級反映。獲得上級的許可與支持,再回頭和有關人員溝通,把問題解決。

下屬看見你這種清清楚楚的實事求是精神,便不致懷疑你“隻看上不看下”,一切唯公司高層領導命令是從,不顧基層的實際困苦,因此比較願意接受你的意見,也比較願意把實際情況告訴你,使你更容易獲得有用的資料,也更方便得到圓滿的溝通。

上司看見你作為幹部能夠主動發掘問題,並且深入探討,擬定有效的對策,又能夠及時請示,尊重他們的最後裁決權,當然既欣賞又放心,大可以讓你放手去做。

同樣的清清楚楚,對上對下總歸有其區別。一般說來,對上采取“幹部先說”的方式,比較有效;對下則反過來,依“先聽基層”的原則來進行,才能夠集思廣益。

作為幹部,你向基層員工采集資料的時候,如果自己先清清楚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說對的時候,他們會認為這是應該的,甚至還要補充一番,或者故意做一些辯解。萬一說錯了,就會傳為笑話,對你的信心頓然消減。

最了解真相的,應該是基層員工,因為他們最接近現場,或者根本就是親身體驗。先聽聽他們的意見,發現可疑的再深入探究,才是掌握事實的辦法。讓基層先說,使其倍覺可親,因而更加信任你,也就知無不言了。何況基層對自己所說的話,不好意思不承認那是事實,根據這些事實來共商對策,也多半願意就事論事,並且勇於負責。要加強基層的參與感和責任感,讓他們先說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尊重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他們就會先說。

基層先說,再依據他們所說的,研商對策。然後拿著對策向上司請示,上司看見你對一切工作都清清楚楚,就放心得多,因此變得很好商量,也會相當尊重你的意見。

和上司商議時,你先提出報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得清清楚楚,然後請示:“打算如何如何處理,不知可不可以?”上司若有疑問,你必須清清楚楚地加以說明。對於自己的方案,顯現堅定的信心,而且能夠合理地堅持。相信幾次下來,經由事實的證明,必能獲得上司的信賴。有了良好的信譽,持續地維護,你便是優秀的幹部。

“清清楚楚地清清楚楚”必須注意立場的配合。有些可以公開的,有些應該私下的,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對上司的建議,最好是個別的,私底下清清楚楚地報告或提出問題請求解決。若是公開的場合,必須想一想是否會讓上司沒有麵子或下不了台。更嚴重的,自己固然抱著死諫的決心,不料產生的後果對整體的傷害遠比預期的利益大,請問是禍是福?不是怕上司,而是顧全大局。

對下屬的剖析,如果是技術性的,隻要應該讓他知道的,公開教導他,既不必顧慮,更不可含糊。假若是人際性的,就要視一般性或個別性而定。一般性的修養,可以公開,個別性的規勸,最好私下進行。你的下屬同樣也有麵子的需求,雖然和你的上司性質不同,卻應予以同等重視。不給對方麵子,自己永遠最沒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