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級做報告時想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拿出自己的腹案來,就要在事前進行大量的調研和組織工作。這才是好下屬,才是能幹的下屬。

    如有分歧要調整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屬準備的解決方案與老板想要的方案有出入,這種情況下下屬該怎麽辦呢?

    一個有水平的領導,他心裏想什麽,是不會讓其他人知道的。“我們想到的都很有限”這句話非常重要。有時候真正好的答案可能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那一個。我們所想到的方案通常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性所致。

    我們常常安於現狀,常常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常常把所見所聞總結起來,以為就是這樣了,其實不是。因為內外環境在變,同樣的問題,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如果你是下屬,隻要你胸有成竹,就會受到局限;如果你是上司,隻要你讚成下屬的想法,你也會受到局限。所以,要真正成為一個最高決策者,不那麽簡單。而下屬的真實想法是:不是我喜歡拍馬屁,而是我不喜歡逆老板的意——你同意就好了,反正是你又不是我負責,我幹嗎要操心?

    如果我是上司,無論下屬說什麽,我的臉上都沒有什麽表情。我會對下屬說:“你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想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再找別人研究一下。”這麽做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都去思考。換言之,人是寶藏,一個上司要有這樣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自己的下屬,你都有責任把他們的寶藏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這才是充分利用人的“資源”,才叫會用人。

    從下屬的角度看,如果上司沒有表示讚成你的方案,你一定要再想想。如果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實話實說,意思就是你的智慧都用上了,隻能想到這些。如此,上司就會再問別人。各種想法互相碰撞就會產生火花,才能做出最好的決策。

    所以,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隻要有時間就不要早做決定。這是有智慧的。決定太快,後麵的變數誰來負責?中國人常說“到時候再看”,就是說到時候所有變數都被自己掌握了,就能夠做決定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辦事要快、快、快,我卻不這樣看,有什麽好快的,絕對不可以提倡。也許有些人會說,有些事情到時候再決定可能來不及。這裏強調的是“到時”,這個“時”很重要,有時間能拖就拖,沒有時間就當機立斷。

    注意時機

    你的報告上司是否需要,是否能引起他的重視,取決於你報告的態度、敘述方式、報告的時機以及地點等因素。

    上司打電話給你:“你來一下。”你過去後,卻發現老板的辦公室裏有客人,此時你一句話也不能說,因為你不清楚這個客人是在上司的計劃之內,還是在計劃之外的。所以,作為下屬,此時應先跟客人打聲招呼,不要自我介紹(不要透漏自己的身份,因為老板還有可能叫你趕快走)。然後站在旁邊,如果上司想讓你說話,他自然會叫你,不必急於表現。如果上司說“你去倒杯茶來”,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什麽意思?這裏有人倒茶啊!聽到這句話,你一定要說:“是,是,是。”然後去倒茶,倒完茶就先回去。因為這是上司在暗示你趕快離開。

    很多人因此誤解上司。如果下屬覺得上司是糟蹋人,大老遠地把自己叫來倒茶,這個下屬就不懂得識大體,這種人根本就不夠資格當幹部。如果一個下屬頭腦不靈活,用他的人會很痛苦——他不會體會上司的苦衷。而中國人寧可與聰明的人吵架,也不願意和愚蠢的人說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