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相當複雜,不但想到“我”,還要顧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所以前文也說過,在中國做中層幹部,必須十分了解中國人的特性。

一方麵,可以好好“理”下屬員工;另一方麵,可以讓你在處事時深思熟慮、麵麵俱到,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樹敵,導致後患無窮。在橫的方麵,要“和”,與任何人都要保持恰到好處的人際關係。在縱的方麵,要“中”,對於人和事的處置,應該有自己的原則,並且一定要堅持原則,否則會被說成“沒有規矩”、“缺乏製度”,甚至“胡作非為”。同時,堅持原則又不能到處得罪人,弄得雞飛狗跳,妨害安寧。“持中致和”是指既要堅持原則又能和諧相處,所以“和”就是廣結善緣,用“廣結善緣”來“堅持原則”,既會做人又能做事,叫作“致中和”,才是真正的圓滿。

太極行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現,目標放在“致中和”。但長久以來的過與不及,產生不少弊病,被鐵口直斷為偏差行為,再加上不斷用西方或日本標準來衡量,便越發顯得落伍而毫無價值。在此不妨改稱為“中和行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與無謂的爭議。

“不執著”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中和行為的第一特性是“不執著”,特別是有些員工,滿腦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諸如:

不容易聽信別人的話。

不重視團體規約。

不完全遵照上級命令行事。

不認真執行工作規範。

不相信企劃。

不能真正科學化。

不容易完全標準化。

不能夠大家一致,總認自己應該特別。

公司高層領導對同一事情,可以表示“關切”,也可以十分“震怒”,完全視情況而定,目的隻有一個:先表明和自己沒有關係,再看做這件事情的人是誰,可能引起什麽樣的後果,然後調整後續反應。

而中層幹部不知道領導會“關切”還是會“震怒”,於是有責任就往下推,以便“關切”時跟著“關切”,“震怒”時跟著“震怒”,確保自身“安全”最重要。

基層員工經常“押寶”,有時押對有時押錯,久而久之,幹脆不押,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則也咬文嚼字以察言觀色,多方斟酌而模棱兩可,我們能責怪他嗎?

“不執著”帶給管理許多好處

但“不執著”在管理上也有許多好處,例如:

頭腦靈光——善於應變,對於快速變化的環境具有良好適應能力。

自動調整——在工作中能隨時適機調整,以求達成目標。

彈性應用——具有極大彈性,能承受企業內外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多種壓力。

把握情勢——有利的情勢來臨時,能及時把握,不受原定計劃的限製。

不畏艱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大的困難,中國人隻要有心,都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