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門裏麵常講“如如不動”,佛菩薩聖像裏也有“不動明王”或“不動尊”,而人人所知的地藏菩薩,就是“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的意思。確實,不動是妙不可言的,我們能做到身心都不急促、不妄動,就是安身立命的妙方。

這裏有四點意見:

第一,喜怒不動身安泰

每天二六時中,歡喜的事來了,生氣的事來了,麵對這些喜怒哀樂的境界,都能不為所動,我就能身心安泰,日子也就很好過。因為,你講我好,我未必好;你講我壞,我也未必壞,能夠如此“毀譽不動於心”,可謂參透人生;能夠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則是修養到家了。

第二,好壞不動法界寬

人生在世,好的境界、壞的境界,我們都會遇到。甚至好人、壞人,也都會讓我們碰上。吃虧時,我不動之於口;施人之恩時,也不必發之於言;乃至麵對貧賤不動於心,我就能淡泊明誌;麵對炎涼不激於氣,我則能寧靜致遠。無論好壞,都不會為這境界所障礙,那麽,這法界就能任我遨遊。

第三,得失不動心自在

在生活之中,有時候會有所得,有時候也有所失。比方投資股票,看到漲停板,心生歡喜;遇到跌停板,傷心失意。在這得失之間,如果能夠體會到得了一定會失,失了也不必怕,還會有再起來的時候。能得失不動,一顆心就不會七上八下,自能自在灑脫。

第四,稱毀不動佛國現

人家稱讚我,人家毀謗我,我都能不動心,所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真正“八風吹不動”時,我才能“端坐紫金蓮”。寒山問拾得說:“世人穢我、欺我、辱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應該怎麽辦呢?”拾得回答道:“那隻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幾年你且看他!”到了這個時候,那真是安詳的佛國淨土。

佛陀在印度菩提樹下發願,若不開悟,誓不起動,六年不動,終於睹星悟道;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麵壁九年,長坐不動;慧可仰慕高風,斷臂求法,而開後來禪宗一脈。

所謂“安之若素,不為所動”,這“不動之妙”,若親身實踐,可以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