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種種,尤以人事的應對最為複雜,不過,在千頭萬緒中,仍可以理出一些為人處世的法則。掌握住“法則”,人生將會過得自由自在。“為人處世法則”四點建議:

第九,從謙和中友愛尊重

與人相處要謙虛和藹;做事要有生氣,處人要有和氣。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偉大的人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到他們的不足。”因此,一個人即使在聰明才智、經濟能力等方麵占了優勢,也要懂得謙和,慚愧自己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如此對人友愛尊重,別人同樣會尊重你。

第十,從信仰中發覺自我

人應該要有信仰,好比對自己人格的信仰、對道德的信仰、對原則的信仰,甚至對某某主義的信仰、對學術思想的信仰、對宗教的信仰等。不論你的信仰是什麽,都要能建立正知正見;不管你的信仰是什麽,都要能發覺自我,發覺自我本性裏的尊嚴、本性裏的寶藏、本性裏的般若智慧。

第十一,從平和中進取奮發

世間凡事“以和為貴”,所謂“和”,並不是整日無所事事,終日閑蕩,與世無爭。“和”有積極的意義;人要以“平和”為基礎,進而從平和中進取奮發,那麽所作所為就不會違背良心,也不會為是是非非所幹擾了。

第十二,從威儀中端嚴禮敬

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威儀不但能夠收攝修道人的身心,也是一種無言的身教,然而唯有注重內在的修養,才能永久有莊嚴形象。有威儀,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智慧的展現,自然就會受到眾人的尊敬了。

人的一生,無非是一場人和事的互動關係。與人相處不可以放任自己的想法,要洞悉人之常情;處事不可以執著自己的見解,應該明白事之常理。原則拿捏得當,生活將會充滿歡喜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