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處事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卻一輩子也學不會,所以現在有人專門研究人生哲學、處世哲學。人生到底怎樣才能稱得上會做人處事呢?有一首四句偈提供參考:

第一,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有前麵的世界,也有退讓的境界;向前的世界雖然積極,背後的世界卻更寬廣,唯有看清這兩個世界,才能真正擁有全麵的人生。所以做人處事不一定要處處跟人斤斤計較,不一定要步步向前,有時候向前固然有我們的半個世界,但是回頭一看,後麵還有半個世界,所以退一步想,可以海闊天空。

第二,讓三分何等清閑

做人要“義之所在,不落人後;利之所在,不居其前”。所謂“功名富貴之前退讓三分,何等安然自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何等悠閑自得”。所以對人不必要求十分,反而讓他幾分,你會得到更多。懂得讓人一些,真是何等清閑。

第三,忍幾句無憂自在

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衝突,常常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所引發,因為一言不和,反唇相譏,於是你來我往,最後武力相向,一發而不可收拾。其實語言是名言假相,一句話你把它往好處想,它就是好話,往壞處想,它就成了壞話。我們無法要求別人都說好話,唯有自己用心轉境,自然心中無懊惱。何況現在是民主時代,容許各種不同的聲音存在,所以能忍幾句,才能無憂自在。

第四,耐一時快樂逍遙

一朵花的開放,必須經過種子深埋土裏蘊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甚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乃至蜂蝶采蜜時的傷害,才能迎風綻放,展現豐姿。做人也要忍得住責備,才堪造就;耐得住委屈,才能進德。所以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不要太衝動,有時候需要忍耐一下,不要以為忍耐就是吃虧,忍耐是一時的,忍耐之後的快樂逍遙卻是長久的。

這一首處世的偈語,無非要我們凡事退一步想,凡事謙讓、忍耐,自然與人無爭。希望大家能以此作為參考,能夠有所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