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裏形容娑婆世界為“五濁惡世”,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一個人如果不能善用六根,發揮應有的功能,就會產生六種濁,說明如下:

第一,不識賢愚,是眼濁

人有智愚賢不肖,我們對於很多不同品性、道德、人格的人,看不清哪一個是好人、哪一個是壞人,這就是沒有識人之明,就是眼濁。

第二,不讀詩書,是口濁

諺雲:“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有的人平日不讀詩書,沒有內涵,不能通情達理,因此所講出來的都是粗魯、低俗的話,不但沒有學問常識,也沒有仁義道德,這就是口濁。

第三,不納忠言,是耳濁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一般人都耳熟能詳的話。但是當自己有了缺失,別人給他提出諫言,給予指正、建議的時候,雖然明知別人是好意的勸告,是值得參考的忠言,但總覺得逆耳而不歡喜聽,這就是耳濁。

第四,不容他人,是量濁

成功的條件很多,除了能力以外,心量大小也是要件之一。一個人的心量大,就能包容很多不同的人、事、物,自然助緣多,成就的事業就大。所以,我們對於很多不同個性、不同愛好,甚至不同看法、思想、主張的人,都要能包容;不能包容異己,這是度量狹窄,這就是量濁。

第五,不通古今,是識濁

人要有曆史觀,對古今中外的曆史、常識,要廣為涉獵、認識,能夠博古通今,才不會孤陋寡聞。有好多人,對古時候發生過的事情固然不知道,對今日世界的信息也一無所知;如此不通古今,就是識濁。

第六,不懷正念,是心濁

有的人心術不正,滿肚子想的都是害人的鬼點子,如此不懷正念,就是心濁。有的人,雖然沒有害人之念,但是與人交往,或者在公司機關裏做事,對朋友、長官,都是心懷叛逆,不服領導,故意跟人搗蛋,這也是心裏混濁。

江河之水清澈,才能映月照影;人心清明,才能開發智慧。所以我們應該把“六濁”去除,讓我們心裏清淨起來;眼耳鼻舌身心不混濁,才能成為清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