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要煮得好吃,味道須濃淡適中;琴音要優美,琴弦須調得不鬆不緊;語言要表達得好,說話須快慢適度。同樣的,修禪的人要漸入佳境,則應善調身心。所以,“禪觀五事”應當注意:

第一,調食不饑不飽

古德雲:“法輪未轉,食輪先轉。”飲食能維持身體的需要,但是,吃得太飽則百脈不通,吃得太少又無力參禪。所謂“身安則道隆”,修習禪定的人,也要注意飲食的調節。一般人對於飲食的要求,好吃的就貪得無厭,不喜歡的就挑三揀四,但是修禪的人,應該從飲食中培養淡泊無欲、簡樸惜福的生活態度。

第二,調睡不失不沉

修禪的人不能放縱睡眠,否則會荒廢道業;但是睡眠不足,精神渙散,也無法專注修定。因此,修行者應善調睡眠。《佛遺教經》說:“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佛陀教我們睡覺時也應提起正念,所謂“勤修寤瑜伽”,睡眠時作光明想,則不會過分昏沉,亂夢顛倒,甚至起煩惱。

第三,調息不浮不躁

一般人的呼吸通常是粗糙、浮躁的,往往一登高山、一上樓梯就氣喘如牛。倘若平時能注意調息,讓氣息維持悠悠揚揚,對於身心的安定將有很大的幫助。在禪坐中,氣息若能調到不粗、不澀、不滑,心就能專注下來。修習禪定要從照顧呼吸做起,不管走路或是坐車,都可以觀照,一旦養成習慣,妄念自能減少。

第四,調身不勞不怠

工作要勤勞,但不能過度勞累,否則有害健康,也不能過於懈怠,否則一事難成。如《佛說菩薩本行經》所言:“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禪修也是如此,若平時舉止浮動,打坐時,心就難以收攝;若是懈怠懶惰,則容易與昏沉相應。因此,修禪的人,對於自己的舉止動靜要時時觀照。

第五,調心不散不斷

所謂“心猿意馬”,調心好比調馬,心若不調,則如脫韁的野馬。由於事務繁忙,我們的心意常常不能集中,調心就是要止息雜念、妄想,進而入於清淨、光明的境地。初修禪定的人常會昏沉、掉舉,若能耐煩克服,修學禪定確實是改造散亂思想的最好辦法。

雖名為“禪觀五事”,但是對一般不是修禪的人來說,也是養生之道,生活如能養成上述習慣,身心自是受益無窮。因此,應學習“禪觀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