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以一句名人講過的話,或是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勉勵自己精進向上,或提醒自己修德養性。其實,懂得的話,有時“一個字”就足夠一生受用無窮,進而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了。關於“一”字福,有四點提供參考:

第一,“拙”字可以寡過

一般人都不喜歡笨拙的人,而喜歡聰明伶俐、反應敏捷的人。但是,有些人常賣弄小聰明,做事投機取巧,甚至作奸犯科,以致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人的聰明、機智,如果沒有用在正途上,所謂“智慧型的犯罪”,智慧並不算是福氣。莎士比亞說:“與其做愚蠢的智者,不如做聰明的傻子”,笨拙一點的人,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處事,且能老實、踏實、紮實地學習,也不容易出差錯,因此“拙”字可以寡過。

第二,“緩”字可以免悔

《左傳》雲:“動則思禮,行則思義”,凡事要三思而行,勿莽撞而為。“緩”,可以讓自己在作出決定前,謀略得更周詳;“緩”,可以讓自己在開口說話前,考慮得更為廣遠。唐太宗說:“做事不三思,恐怕忙中有錯;氣能一忍,方知過後無憂。”遇到事情不要心急倉促;麵對利益也不要汲汲惶惶,凡事能緩一點,想清楚了再做,才不會有遺憾,所以,“緩”字可以免悔。

第三,“退”字可以遠非

古德雲:“不與人爭者,常得多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我們在欣賞一幅畫時,常會退一步看,如此更能深入畫中的意境,由此可知,退一步的世界更美。在行車時能退讓,則不會造成交通的混亂;在功利前能退步,則不會爭名奪利;在愛情裏能讓步,則能天長地久。《說苑》亦雲:“富在知足,貴在求退”,能退步謙恭,才能贏得彼此的尊重;能退步禮讓,才能獲得更廣的世界。

第四,“儉”字可以養福

明太祖說:“金玉非寶,節儉是寶。”節儉,不單是指物質上的不浪費,感情也要節儉不濫用,時間也要愛惜不浪費,甚至生命也要珍惜不蹉跎。生活中的每樣事物,都應該要好好地利用“儉”字,因“儉”可以養福。《晉書》雲:“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就如梁朝時,雖然沒有外寇之侮,但因社會風俗奢靡,生活淫樂,所以侯景之亂一起,終因軍隊過於安逸,無力反擊而滅亡,所以,社會風俗也要力行節儉,國家才能強盛。

古人有以一字為師者,如範仲淹尊李泰伯為“一字師”,至今傳為美談。能以“一字”為師,足顯自己的心量與智慧,故能獲福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