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科技化,現代人的生活講究方便、舒適,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往往將歲月蹉跎。如唐寅的《一世歌》雲:“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人的一生,扣除睡覺、生病、老年、幼年的歲月之後,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呢?所以我們應當把握有限的生命,好好地規劃自己的“一日到一生”,讓一日當百年過,為人間留下貢獻。“一日到一生”的規劃有四點:

第一,一日之計在於晨

每天早晨,應該計劃好今天所要完成的事情,有了計劃與目標,就不容易虛度一日的光陰。拿破侖說:“我如果無所事事地度過一天,就會覺得自己犯了竊盜罪。”一日之始如果沒有好好規劃,不但容易遇事慌張、處事不圓滿,而且恐有事情遺忘、漏失之虞,甚至得過且過地浪費光陰。陶淵明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一日之晨好好計劃,才不會“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第二,一事之計在於明

孔子說:“智者不惑”,一個有智慧的人,凡事必能明辨是非、始末能明。當我們在工作上,遇到了要處理的項目,在人事上,遇到了要解決的問題時,對事情的處理方法,以及理解程度是很重要的,如能明白事情的真偽、緩急,就能作出正確的決定。所以,我們對每件事情都要能明明白白,且有正確的見解,才能防止錯誤的發生,所以,一事之計在於明。

第三,一家之計在於和

在家庭裏,雖然每個成員各有各的性格,如能以尊重、欣賞、支持的角度包容對方,便是和氣相處之道。俗語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的和諧,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智成長,以及人際關係的往來,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朱熹說:“循禮保家之本,和順興家之本。”家庭是國家之根,和樂是家庭之基,所以,一家之計在於和。

第四,一生之計在於勤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勤”。牛頓說:“你若想獲得知識、獲得食物、獲得快樂,你都要下苦功,因為辛勤是獲得一切的定律。”一個人,隻要勤勞,一定能學有所成、創造豐功偉業;一個人,如果懶惰,必然會敗散積蓄、雖誌廣難成。《顏氏家訓》雲:“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所以,“天下無難事”,隻要能勤,必能成功。

人的一生要不斷地更新,尤其在自己身心的調整上,要懂得規劃人生,為自己訂下一日的計劃、一月的計劃、一年的計劃、一生的計劃,為自己許下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