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是佛教修行法門之一,主要目的是要修行人,將妄動散亂的身心關閉凝注起來,斷除紛擾俗念,養深積厚,將來能夠利益群生。但是有些人才初學道,就馬上要到深山閉關,逃避人間責任,成為懶惰的借口。或者,也的確有人閉關悟道,可是他卻不管世事,不發心弘法,不願廣度眾生,維摩詰居士批評這類的行者叫“焦芽敗種”,佛陀喝斥他們是“自了漢”。什麽才是閉關的真義呢?有以下四點:

第一,關閉六根賊

《法句經》中,佛陀以“龜為護命,將頭尾四足縮藏於甲殼中”的譬喻,教導眾生應收攝六根,不為外界六塵所害。唐朝張拙雲:“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雲遮天。”六根像盜賊一般住在我們身體裏,讓我們迷於癡惑嗔愛,因此,修行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要“密護根門”,轉六根賊為六波羅蜜,自能脫離苦海。

第二,禁遏妄想心

人類因為有思想而進步,但是思想有時也像汙水一樣,必須淨化,才能供人飲用。尤其我們每日生活在妄想中,忘失自己本性光明,身披寶冠纓絡,卻甘願隨煩惱起舞、流輪。因此,我們應提起正念,遏止妄念奔馳,明白一切事相生滅變化,如夢幻影像,遠離顛倒妄想,才能心無掛礙,遠離一切怖畏。

第三,正觀三毒賊

佛教指出,貪嗔癡煩惱通攝三界,它危害眾生出世善心最甚,讓有情受苦而不得出離,所以稱為“三毒”。《原人論》說:“三毒係意,發動身口,造一切業。”佛陀開示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就是在教化眾生遠離貪嗔癡邪見,我們應以聞思修正見正觀,知世間苦,樂出世法,拔除三毒根本,才能獲得永恒的利益與安樂。

第四,清淨身口意

要清淨身口意三業,最簡單的法門就是“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此外,《普門品》當中也說口常稱誦、心常憶念,身行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能蒙受利益。三業清淨,就能離諸障惑,三業清淨,就能出生力量,人生就能自我健全,自我提升。

禪門裏有謂:“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我們修行要先福慧資糧具足,才談得上住山閉關。否則一個人在關房中,心不能自在安住,充滿種種貪嗔愚癡、執著掛礙,那也不算閉關;嚴重者知見不對,盲修瞎練而走火入魔,也時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