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常常把一句“隨緣”掛在口頭上,以為什麽事都可隨緣。其實,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緣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成立,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才能叫作隨緣。隨緣的人有四種不變:

第一,不模糊立場

每一個人不論思想、觀念,甚至生活、工作,都應該有一套遵循的行事立場。例如道德是儒家孔孟的立場,正派是君子的立場,慈悲是菩薩度眾的立場,人間佛教是佛光山弘揚佛教的立場,不親近外道邪教,則是佛教徒的立場。佛陀經過多生累劫修行,也是堅持信念立場,才能圓滿佛道。因此,要掌握立場才不會蒙昧糊塗,迷失自己。

第二,不喪失原則

原則,是一個人的立身處世的依據。人在名利之前有所斟酌考慮,那就是他的行事原則;君子所以為人所尊重讚譽,是有其是非善惡的原則。俗雲:“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火車行駛不能出軌,飛機飛行不能偏離航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世界上做人,雖然要通情達理、圓融做事,但更要以因果規範為原則,才能夠達到事理一如。

第三,不違背真理

莊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既不能改變也不可抗拒,所以能“順天安命,鼓盆而歌”;陸賈《新語》雲:“不違天時,不奪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緣和合,緣聚則成緣滅則散的真理,能隨順不違逆,才能在遷流變化的無常中安身立命,隨遇而安。

第四,不改變真心

佛陀對前來壞法的魔王波旬說:“佛法是從真心本性流露,是眾生共同所有,你無法破壞的。”生活上,衣服大了可以改小,物品故障也能修複,房子老舊可以重建,甚至身體可以美容換膚,骨頭斷了可以再裝義肢,可是人人本具的清淨本心,是不會迷失改變的。隻要我們擁有“真心”,任何煩惱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隨緣不是隨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隨順當前環境因緣,從善如流;不變不是墨守成規、冥頑不化,而是要擇善固執,一以貫之。在生活中,如果能在真理的原則綱領下守持不變,在小細節處隨緣行道,自然能隨心自在而不失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