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派新任務後,還有部屬是否能如期完成的問題。從原則上講,認領任務,不但要完成,而且要如期完成。我們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一張時間表,沒有時間表的計劃都是空談。

    怎樣督促部屬完成任務?怎樣檢查部屬任務完成的狀態?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又該怎麽辦呢?

    如期完成任務

    部屬認領任務一定要如期完成。我們強調如期完成,是因為時間是我們完成任務的重要內容。

    采購原材料時一定要有時間條件,就是供貨方一定要將貨物如期送達采購者指定的地點。這是簽訂供貨合同的條款之一,如果不能按期到達,供貨方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而企業最大的損失就是停工待料。

    可見,如期、準時地供應材料是簽訂供貨合同必須的條件。所以,我們在安排生產計劃時,會把時間安排出來—任何任務必須要有一個預期完成的時間。

    我們希望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任何計劃一定要有時間表,沒有時間表的計劃都是空談。我們要求部屬做一件事情時一定要問他:什麽時候會做完?什麽時候可以做好?部屬告知你以後,你還要再問問他:“你有把握嗎?”

    不要等到最後才發現不能兌現

    到最後才發現,主管有責任

    我們要求部屬完成任務,而且要如期完成。那麽,怎麽執行才能保證大家如期完成任務呢?

    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切都說得好好的,最後卻不能兌現。對此,主管和部屬都有責任。主管怎麽可以等到最後一分鍾才驗收?主管對完成任務有監督、考察、跟蹤、催辦的責任,不能完不成任務就罵部屬沒有信用、耽誤大家的事情,這是不應該的。

    對此,作為主管一定是有責任的。我們一直在講,部屬做不好,主管有責任;主管做不好,部屬也有責任。作為部屬,要去想主管最擔心自己的是什麽;主管也要清楚地知道,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部屬最擔心的是什麽。

    部屬完不成工作,有不能、不為的情況。如果說部屬沒有能力完成,一定要告訴主管,然後請別人做;企業內部沒有人做,主管、經理可以外包。主管也不用怕部屬不肯做,有的是解決辦法。主管可以到外麵去,占用一部分時間,用專案方式解決專業問題,這樣,社會上的人才、技術就為企業所用了。

    對於部屬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問題,過去我們一直有一種誤解,總是怕他做不好、怕他不會做、怕他如何如何,說到底,是怕他把完成任務的計劃時間耽誤了。部屬應盡早告訴主管不能如期完成任務,主管有的是辦法;拖到最後一分鍾才告之,主管一點兒回旋的餘地都沒有。技術可以買,買不到可以學;資金可以借,借不到還可以用以股抵債的方式,比如說,你投資或借錢給企業,企業將來給你分股。隻有時間,它是永遠不回頭的。古往今來,一切經驗都告訴我們:耽誤什麽其實都可以不在乎,唯有時間,我們耽誤不起,耽誤時間是最不好的事情,因為沒有人能讓時間逆轉。

    實施“走動式管理”,不會發生意外

    如果你的部屬拖到最後才告訴你:“沒辦法如期完成任務,我已經盡力了。”作為主管,你應該反省自己:平時自己在幹什麽?為什麽沒有及早察覺?

    企業內部應該是一種動態的而且是互動的狀態。當主管將工作指派下去後,一定要求部屬不定期地向自己匯報;主管也不能坐在那裏坐享其成,要“跑來跑去”:跑到這兒,就是要這個部屬匯報;跑到那兒,就是要那個部屬匯報,他不匯報你就問他。這樣你就掌握了任務的進度,最後一分鍾才報告無法完成的事情才不會發生。

    這種管理方式叫作“走動式管理”。主管的責任就是要跟蹤、催辦。而部屬一般也不願意主管跟催,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態,最怕老板一天到晚催啊、逼啊。如果部屬自己主動向主管報告,自然主管就不會再去跟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